攀枝花:从三线建设到共富试验区
攀枝花:从三线建设到共富试验区
攀枝花,这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正在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从三线建设到现代化城市
1964年,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攀枝花,这个位于川滇交界的小村庄,因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数十万建设大军从全国各地奔赴攀枝花,建成了以攀钢为代表的钢铁基地,创造了在2.5平方公里坡地上布局成套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奇迹。这段历史,不仅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产,更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新时代的转型之路
进入新时代,攀枝花面临着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转型的重任。这座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的城市,正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产业转型升级
攀枝花拥有世界级的钒钛资源,已探明钒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钛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攀枝花大力发展钒钛产业,形成了从钛矿到钛材的钛金属全产业链和全系列冶金用钒制品产业链,成为世界第一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全球重要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同时,攀枝花还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作为国家“西电东输”重要基地,攀枝花境内水电装机660万千瓦,约有930万千瓦风电和光伏资源待开发。此外,攀枝花还大力发展氢能产业,钒、钛、石墨等氢能原材料保障优势突出,电解水制氢潜力巨大。
城乡融合发展
攀枝花正在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攀枝花与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五市(州)首府直线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目前,新成昆铁路以及多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中老班列(攀枝花)实现双向月月开行。
共同富裕的攀枝花实践
2022年1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赋予攀枝花为全省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经验、提供样本的重大使命。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攀枝花坚持大抓经济促共富,持续做大“蛋糕”。2023年,攀枝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3.8亿元、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86亿元、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101.23亿元。
同时,攀枝花坚持大抓民生促共富,统筹分好“蛋糕”。2023年,攀枝花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口径增长3.9%、6.9%。此外,攀枝花还创新打造“幸福邻里”“和美乡村”“137志愿服务”等首批基本单元和特色场景,建立一批共富联合体。
创新社会治理
攀枝花坚持大抓基层促共富,围绕“坚持运用好‘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落实好市委‘大抓落实年’部署、深入推进大渡口街道托管华山村改革、信托制物业管理试点”等重点,探索制度创新和智慧治理,推动构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社会格局。
展望未来
攀枝花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三线建设时期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到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为人民”,攀枝花始终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未来,攀枝花将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钒钛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康养产业;继续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攀枝花,这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