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夷陵之败刘备有多惨?九州精锐化为陆逊经验,诸葛亮5年难消国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夷陵之败刘备有多惨?九州精锐化为陆逊经验,诸葛亮5年难消国殇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3370904_121249650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却在夷陵之战中遭遇惨败。这场战役不仅让蜀汉损失了近十万精锐部队,也改变了三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为蜀汉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前言·】——》
夷陵一战刘备输得一败涂地,他亲自上阵,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却没想到输得这么惨。
几十年的精锐部队几乎化为乌有,而对手陆逊靠一场火攻打出威名。

复仇之战的引子

关羽被杀,刘备一直记在心里,关羽可不是普通的将领,他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更是蜀汉的门面,当年守荆州时,关羽威震华夏,一度让曹操和孙权都头疼。
在襄樊之战中,关羽中了东吴的诡计,被吕蒙偷袭后失了荆州。关羽撤退到麦城,被围捕杀,这个消息传到成都,刘备没有多说什么,但他的心已经燃起了复仇的火焰。

几年后蜀汉政权终于稳住,刘备在汉中称王,挟大胜之势重整旗鼓,他看似冷静,实际上已经下定决心,哪怕倾全国之力也要为关羽讨回公道。
221年,刘备在成都正式称帝,建立蜀汉。这一称帝让他觉得时机到了,蜀汉刚刚击败曹操,士气正旺,东吴偷袭荆州,形象大损。

此时出兵不仅可以报仇,还能一雪前耻占据荆州,为蜀汉争夺更多的地盘。
但刘备的东征从一开始就存在隐患,他并不考虑自己手下的将领是否赞成这场战争,诸葛亮劝阻过,赵云也说过东吴不好打。
但刘备听不进去,他认定这是为关羽报仇的义举,更是为自己兄弟情义正名的机会。

他召集了蜀汉的精锐,包括汉中战役后的老兵以及关羽旧部的残存将士,吴班、冯习领先锋,刘备亲自指挥,蜀汉举国上下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投向了这场战争。
就在这时,东吴派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陆逊。

刘备的骄兵与陆逊的坚守

刘备东征一路气势汹汹,他的部队迅速击败了东吴的前线守军,在秭归和猇亭一带扎营。蜀军人数众多,士气高涨,沿江布阵依山而建。
战前部署井井有条,连东吴的一些将领都感到压力巨大,但刘备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轻敌。
刚刚继位的孙权派出年轻的大都督陆逊应战,这是陆逊首次独立领军,毕竟他之前只是一个书生般的谋士,陆逊一接手就决定采取守势。

他没有与蜀军硬碰硬,派小股部队不断骚扰拖住刘备的推进速度,蜀军很快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天气越来越热,蜀军久战无功,刘备开始急躁,他命令部队继续扩建营寨。整个蜀军的营地,沿着江岸延伸数十里,声势浩大却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他亲自巡视前线,发现蜀军的营地虽然看似坚固但营寨之间缺乏联系,一旦发生突发状况,这些大营根本无法互相支援。他决定利用蜀军的疏忽,用一招狠棋终结这场战斗。

天干物燥,风势强劲,他等的正是这样一个时机,他命令东吴士兵秘密准备火攻,将蜀军的营地逐个烧毁。这场大火不只是战术的胜利,更是心理战的绝佳体现。
火光冲天之际蜀军大乱,士兵们四散逃命,那些曾经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顷刻间被烧得毫无还手之力。

火烧连营后的溃败

火光映天,陆逊亲自指挥的这场火攻彻底击碎了蜀军的幻想,连营七百里的蜀军大营,被点燃成了一片火海。
蜀军连营本就延绵过长,防线松散,士兵分散在各处,火势一来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反击,烧营的不仅是火,还有蜀军的斗志。

蜀军各营之间失去了联系,战场上只有士兵的惨叫声和混乱的奔跑。刘备想组织反击,可火势太猛,四处都是烈焰。
他亲眼看着自己最信任的老兵被烧死,关羽旧部也在混乱中阵亡,只能命令撤退。
撤退的路也不顺利,火攻之后,东吴的追击部队赶了上来。蜀军原本以为沿江撤退可以快速脱离战场,但江边的路早被东吴堵死。
刘备只能绕山路撤回,部队不断分散,死伤无数。东吴军队在后方追杀,整个撤退过程更加惨烈。

刘备的十万大军损失殆尽,那些从汉中调来的老兵,这些人是蜀汉最优秀的部队,是刘备的心腹力量。蜀汉再无资本进行如此规模的战争,也失去了与东吴抗衡的能力。
到了白帝城时,蜀军在夷陵一战中损失了几乎全部精锐,人数近十万。汉中的老兵没了,关羽的旧部没了,连一直跟随他的几名将领也命丧火场。
这场战败对刘备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不仅输掉了战场,更失去了整个蜀汉的未来。

蜀汉的“国殇”与刘备的谢幕

退到白帝城后,刘备不再提复仇,他一病不起,这一仗的失败不只是陆逊的谋略高超,更是他自己一意孤行的代价。
他没有听诸葛亮的劝告,没有冷静分析东吴的实力,整个蜀汉为他的情义买单,蜀汉也因此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公元223年春,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希望这两人能够辅佐刘禅,把蜀汉的江山守住。托孤时刘备泪流满面,几度哽咽,蜀汉的未来凶多吉少,但除了托孤他别无选择。
刘备去世后,蜀汉的国力大不如前。夷陵之战的失败不仅让蜀汉损失了主力部队,还丢失了荆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屏障,蜀汉只能蜷缩在巴蜀地区,孤立无援。
诸葛亮执掌蜀汉后,多次尝试北伐,试图通过攻打曹魏,重新振作蜀汉的士气,同时恢复国力。但每次北伐都因为人力和物资不足而半途而废,夷陵之战的后遗症,始终笼罩在蜀汉头上。

诸葛亮北伐的同时,东吴的陆逊却因这一战被封为“江表之虎臣”,孙权对他的重用更让东吴在一段时间内稳住了对蜀汉的军事优势。
刘备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主,但正是这份“情义”让他在夷陵之战中失去了理智,他为关羽报仇不惜动用全国的力量,却忽视了国力和战略的现实。
陆逊则不同,他是东吴的后起之秀,没有太多的感情包袱,能够冷静地观察战局。面对人数和气势上占优的蜀军,他选择坚守不战,等待机会反击。

夷陵之战不只是刘备与陆逊的较量,也改变了整个三国的格局,蜀汉开始衰落,三国之间的实力对比更倾向于曹魏与东吴。
蜀汉之后的岁月是诸葛亮独自支撑的时代,但无论诸葛亮如何努力也无法逆转夷陵之战造成的国力消耗,东吴则在陆逊的带领下,暂时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刘备从白手起家到建立蜀汉,几十年的拼搏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一场几乎不可挽回的惨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