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青年土楼研学营:揭秘龙岩永定土楼建造技艺
闽台青年土楼研学营:揭秘龙岩永定土楼建造技艺
2023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在福建龙岩永定土楼拉开帷幕。50多位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学子齐聚这座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天四夜的文化之旅。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年们深入了解了永定土楼的建造技艺,更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土楼:客家文化的独特印记
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这些独特的建筑以圆形或方形的结构,夯土墙、木梁和瓦顶为特征,集居住、防御和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展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建筑智慧。
土楼的建筑布局既体现了苏州园林的精致,又融合了古希腊建筑的元素,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每一座土楼都像是一座微缩的城市,高大的墙体、宽敞的庭院和错落有致的楼层,仿佛在诉说着客家人团结协作的精神。木质楼梯和栏杆上的精美雕刻,展示了客家人精湛的木工技艺,而墙上挂着的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则见证了他们勤劳朴实的生活方式。
研学之旅:触摸历史的温度
在研学营期间,两岸青年学子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深入了解土楼的建筑技艺和文化内涵。活动伊始,他们聆听了《走进土楼》专题讲座,从理论上掌握了土楼的基本知识。随后,通过纪录片《土楼探秘》,学子们对土楼的历史渊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最令人难忘的是沉浸式体验环节。在土楼文创项目《天涯明月刀》中,青年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客家人的生活场景。他们还参与了土楼建筑空间测绘研习,亲手测量土楼的尺寸,感受其精妙的建筑布局。在夯土技艺体验活动中,学子们亲自操作传统工具,体验土楼墙体的建造过程,深刻体会到古人建造土楼的不易。
砌石地基研习和土楼装饰艺术研习则让学子们进一步了解土楼建筑的细节之美。通过亲手实践,他们不仅掌握了传统建筑技艺,更深刻理解了客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文化交流:连接两岸的桥梁
作为闻名遐迩的“土楼之乡”,永定不仅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台胞到龙岩探亲访友,其中大部分都会前来参观土楼。2012年,永定客家文化园被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两岸民众往来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永定持续开展各类闽台青少年交流活动。从“重走迁徙路 两岸客家亲”夏令营,到“中华好家风 土楼过大年”活动,再到海峡两岸客家文化研学体验营,这些活动不仅让两岸青年学子共同传承客家文化,更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永定土楼景区还推出了针对台湾“首来族”的免票政策。只要是首次办理台胞证的台湾同胞,在一年内均可享受这一优惠,充分体现了大陆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
家训文化:传承千年的精神纽带
在永定土楼景区,有一座特别的展馆——客家家训馆。这里集中展示了永定人口排名前60位的姓氏祖训家规,成为两岸同胞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许多台胞在参观时,都会特意寻找自己姓氏的家训家规,并拍照留念。
“客家人十分讲究家风家训,祖训家规的传承是立身之本。”在永定区台办相关负责人沈美彬看来,港澳台同胞及在海外打拼的华侨华人回来参观客家家训馆,是一个心灵洗礼的过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通过闽台青年土楼研学营这一平台,两岸青年学子不仅学习了土楼的建造技艺,更深刻理解了客家文化的精髓。这种跨越海峡的文化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更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台湾学子所说:“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