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诉前调解短信?教你三招防骗!
收到诉前调解短信?教你三招防骗!
近日,不少市民反映收到自称是法院发来的诉前调解短信,要求当事人到法院进行调解。然而,这些看似官方的短信中,有些却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如何辨别诉前调解短信的真伪,避免上当受骗?本文为您详细解析。
如何辨别诉前调解短信的真伪
正规的诉前调解短信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发送号码:法院一般会通过官方短信平台发送通知,号码通常为12368或当地法院的官方电话。如果收到的短信来自陌生号码,就要提高警惕。
内容格式:正规短信会包含完整的案件信息,如案号、法院名称、调解时间等,并会明确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同时,短信中不会要求提供银行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语言表述:法院发送的短信用语规范,不会出现威胁性或诱导性的词语。
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收到诉前调解短信后,建议直接联系法院进行核实。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的联系电话为0571-12368-2-3,工作时间为法定工作日09:00-12:00和14:00-17:30。也可以通过法院官网查询相关信息。
三招教你轻松防骗
第一招:查看短信来源
诈骗分子往往会通过伪基站或改号软件发送短信,假冒法院官方号码。因此,收到诉前调解短信后,首先要检查短信来源。如果发现号码异常,切勿轻信。
第二招:核实具体信息
正规的诉前调解短信会包含详细的案件信息,如案号、法院名称、调解时间等。如果短信内容过于简单,或者信息模糊不清,很可能是诈骗短信。此时,应立即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第三招:保护个人信息
无论短信看起来多么“官方”,都不要轻易提供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不会通过短信或电话要求当事人转账或提供银行账户信息。
真实案例警示
近期,有市民反映收到类似以下内容的诈骗短信:“【杭州西湖区法院】您的案件已进入诉前调解程序,请于X月X日前到本院办理相关手续,逾期将影响您的信用记录。详情请致电0571-XXXXXXX。”经核实,该短信为诈骗信息。诈骗分子利用当事人对法律程序的不了解,诱导其联系虚假的“法院电话”,进而实施诈骗。
遇到疑似诈骗怎么办?
保持冷静:不要被短信中的威胁性语言吓倒,也不要急于按照短信指示行事。
及时核实: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如拨打法院官方电话或登录法院官网查询。
报警处理:如果确认是诈骗短信,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短信内容截图保存作为证据。
提高警惕:今后遇到类似情况,要更加谨慎,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
诉前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希望大家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