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南院士:智能机器人芯片技术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王耀南院士:智能机器人芯片技术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及其研究团队在《我国智能机器人核心芯片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智能机器人核心芯片技术对于推动技术自主可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文章建议将智能机器人芯片自主可控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重点任务与发展路线图。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支持。
王耀南院士:机器人领域的权威专家
王耀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现任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他长期从事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1项。在机器人领域,王耀南院士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毋庸置疑。
我国智能机器人核心芯片技术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 2024》报告,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5000亿,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在智能芯片领域,我国已经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基础架构和操作系统、工具链、深度学习平台和应用技术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
从技术合作关系的地理空间分布看,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构成了价值网络的核心节点,技术赋能占全国技术赋能关系数的比重达到85.18%。其中,智能芯片在4311家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合作关系中占比4.60%,显示出其在人工智能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王耀南院士在《我国智能机器人核心芯片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应将智能机器人芯片自主可控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重点任务与发展路线图。这表明,我国在机器人芯片领域的发展战略已经明确,未来将重点推进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化应用。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虽然我国在智能芯片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语
王耀南院士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随着国家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持续支持,以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机器人芯片领域必将取得更大突破,为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