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帮你正确认识与防治
精神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帮你正确认识与防治
提起精神病,一般人会马上联想到“发神经”,并且精神病患者必定是疯疯癫癫、行为古怪、生人勿近的危险人物。但事实并非如此,精神病实际上分成很多种类,病情轻重不一,对病患者日常生活的 影响也各异。
其实,人们生活在现今社会,经常要面对效率高、节奏快的要求及所带来的压力,随时都会在精神心理上受到各种困 扰,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精神疾病,不仅对个人,还会对个人,还会对家庭和社 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香港心理社会康复协会近期的一项调查显 示,港人对严重精神病认知不足,仅不足9%的受访者表示,若自己或亲友不幸患上严重精神病,知道应该如何求助及处理(延伸阅读:调查:港人对严重精神病认知不足 少于一成懂处理方法)。本期“健康通”栏目向大家普及精神病的误解与事实。
(香港新闻网制图)
精神病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统计资料,平均每十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或轻或重的精神病。
假如我们仍采取一知半解的态度,不去正视精神病,吃亏的可能是自己。香港心理社会康复协会主席、精神科医生王明烁近日出席活动时表示,有关严重精神病的公众教育并不足够。他举例精神分裂症的病征可分为阳性、阴性病征及认知障碍,一些阳性病征如幻觉或妄信(即欠逻辑因果关系信念),就“是人都知”。但阴性病征如不想见人或外出、忽然变得安静、工作乏动力;认知障碍如没记性、工作表现变差,则是不为人认知的症 状。王明烁指,大部分求诊的严重精神病患,都已患病一段时间,才会被家人带往求诊。为人 为己,我们必须认识精神病的真相。
不足9%的受访者表示,若自己或亲友不幸患上严重精神病,知道应该如何求助及处理的方法。(香港心理社会康复协会供图)
香港严重精神病的现况及挑战。(香港心理社会康复协会供图)
精神病与我无关?
人类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当心理健康问题达到“有病”的程度,便成为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并不罕见,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的资料,每5个人中便会有1人有机会患上精神病。换言之,我们自己、家人或朋友,都有机会与精神病扯上关系。根据特区政府1998年公布的数字,香港患上各种不同程度精神病的人数,超过120万。而需要各项康复服务的精神病患者也接近9万人。
为什么会患上精神病?
精神病没有单一或明显的病因,通常由多种诱发因素互相影响而产生:
- 生理因素:脑部化学物质失调、脑部受损、身体疾病;
- 心理因素:个人性格、情绪;
- 环境因素:生活压力、重大转变、创伤经历、药物作用;
- 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抑郁躁狂症等精神病有遗传倾向。
常见的精神病种类
精神病只是一概括名词,其实精神病种类繁多,有急性或慢性,亦有温和及严重之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病:
强迫心理症:
病者的脑中不断重复一些思想或意念,驱使病者不断重复和无法停止某些行为,例如不停洗手、不断检查门锁、煤气掣等。
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一种思维障碍,患者常纠缠于一些毫无意义的想法上,如“人为什么有两只脚?”而“强迫行为”是一种不合逻辑但又不能制止的行为,常与强迫观念同时存在。
焦虑症:
最突出的症状是精神及躯体的焦虑反应,但往往却无特别可理解的原因。急性焦虑症患者,表现极度紧张、忧虑、心跳及呼吸加速、出汗、恶心呕吐、腹泻,更严重时会感到烦躁不安、瞳孔扩大、感到已濒临死亡或将要“发疯”。慢性焦虑症患者,主要表现一般焦虑症状,或会持续几个星期,经常觉得紧张、疲倦,神经过敏,精神无法集中,常因些少事情而忐忑不安。
抑郁躁狂症:
大概1%的人口患上此病症:有些患者会极端忧郁,另一些则极端兴奋。
- 抑郁症:
悲观、缺乏自尊与信心、过度内疚;精神不集中、善忘、思考缓慢;失去活力、不愿做任何事;厌食、失眠;有自杀念头。
- 躁狂症:
长期情绪高昂、过度活跃;多话、举止轻狂、不切实际、好花钱;自觉精力过人,毫无睡意;自尊膨胀;烦躁易怒;对事物反应过敏,有时甚至不可理喻。
- 精神分裂症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
- 思想紊乱:思维不连串、缺乏逻辑性;常有妄想或妄信,如经常以为自己遭人迫害,或将自己的地位、权力等夸大至难以置信的地步。
- 认知紊乱:常有幻觉,会听到、见到或嗅到一些并不存在或其他人感受不到的事物。
- 情感紊乱:对情感的反应不适当,有时反应可能过分敏感,有时却又没有反应。
- 行为紊乱:言语动作呆板、重复;或会自创名词或用语。
精神病无迹可寻、无法预防?
精神病不会骤然而来,病发前通常会有先兆或症状出现。有些精神症状比较容易识别,如情绪抑郁、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但也有些情况,需经过较长时间的仔细观察,才能肯定,如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对工作、生活懒散不关心等。如能及早察觉得病的早期症状,适当地处理,便可避免病发或减轻复发的程度。
所有精神病都会遗传?
精神疾病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会遗传,抑郁症、焦虑症等都不会遗传,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几率,但是也不代表后代一定会有精神分裂症,最好在做决定之前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治疗精神病人最好将他们隔离或关进医院?
精神病属于长期病患,治疗过程较长,但大部份病患者只需在精神科门诊部接受治疗,毋须住院。只有当病患者病情严重,或会对 自己或他人作出伤害时才需要入院。长期隔离只会令精神病患者更脱离现实,增加依赖性和自卑感,更难痊愈。
如何协助精神病人康复?
除了由专业人士提供的医药治疗、心理辅导,以及由志愿机构提供的社区服务外,不同人士也可施予援手。
作为家人:多关怀他们,并留心其精神状况;确保他们依时覆诊和服药;避免过分监视;对 他们有信心,让他们学习独立;鼓励和陪伴他们参与活动。
作为朋友和邻居:视他们为正常人;用和蔼、诚恳的态度和他们交 谈;尝试细心聆听他们的倾诉;无须对他们些微莫名其妙的举动大惊小怪;邀 请或陪伴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协助他们找寻工作。
作为雇主或同事:对他们有适当的期望,给予适量的工作;耐心地讲解工作性质和范围;适当的赞赏,鼓励他们逐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过分挑剔;尝试了解他们,互相建立友谊。
作为公 众人士:应寄予同情和体谅;主动认识有关精神病的正确知识;尝试参观精神病康复机构,消除疑虑;参与服务精神病康复者的义务工作,亲身认识他们。
本文原文来自香港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