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平潭壳丘头史前遗址群:纵贯七千年 印证闽台同源的远古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平潭壳丘头史前遗址群:纵贯七千年 印证闽台同源的远古瑰宝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2974256_121106994

平潭壳丘头史前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南垄村东北部,由多个遗址组成,是研究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重要考古发现。遗址群不仅展示了福建海洋文明的早期样态,还为闽台同源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


壳丘头遗址群所在的平潭北部湾风景如画。林君斌摄

1958年,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壳丘头遗址被考古人员发现。1985年,原福建省博物馆(现福建博物院)派出考古队,对平潭壳丘头遗址进行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一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当时测算出早在6500多年以前,这里就是壳丘头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他们在此地捕鱼、采贝、狩猎。

而出土石器的锐利、陶器纹饰的繁丽、贝壳上的原始雕琢,无不勾勒出福建海洋文明的早期样态。出土石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平面呈梯形的小型石锛,有的长度仅有3.5厘米。专家认为,这种小型石锛很难作为单体农业工具使用,很可能跟制作航海工具独木舟有关。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根据石锛的类型,推测中国是太平洋地区“有段石锛”的发源地,并进而认为南岛语族的祖先应该在东南亚和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如今,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将南岛语族先民的起源指向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甚至诸多证据证明,壳丘头文化遗址就是重要的代表地,平潭极有可能是南岛语族海上迁徙的第一块踏板。

壳丘头出土的陶器遗存,与金门富国墩、台湾大坌坑遗址有很多共性,比如都以粗绳纹、夹砂陶为主要特征,很多都印有相似的波浪纹、贝齿纹、指甲纹和刻划纹等,不仅体现了早期审美意识的觉醒,反映出当时两岸先民对大海的热爱与崇拜,也显示了两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关联和交流互动,是两者处于同一个文化圈的实物佐证。而台湾岛和澎湖群岛上所有的大坌坑文化遗址的校正年代都在距今6000至4000年之间,明显晚于壳丘头遗址,两者之间具有渊源和传承关系。


平潭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内的考古修复器皿陈列柜 陈澜清 摄

在壳丘头史前遗址群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几粒水稻遗存和稻作遗存,这些发现可将稻、粟等出现在平潭岛上的时间追溯到7000多年前,这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遗存。在出土陶片上还发现了稻、粟、黍谷物的印痕,器物的残留物分析同样发现了稻、粟、黍、豆类等农作物的淀粉粒。有植物考古研究表明,稻和粟在距今4800-4600年前传入台湾地区。壳丘头遗址群新发现的这些水稻遗存,也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扩散提供了确凿证据。

可以想象,千万年前,一批批福建先民以平潭岛为海上迁徙的第一块踏板,穿越台湾海峡,登台湾岛而居,再将文明的火种撒向广袤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今天,当我们站在平潭壳丘头史前遗址群,借助科技考古的力量,由今溯古,南岛语族蕴含的闽台血缘脉络愈发清晰:

2014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团队从位于福建闽江口外马祖群岛亮岛上的人骨提取DNA,并以单倍体E为示踪指标,结果清楚地表明,生活在东南亚群岛和近大洋洲地区的南岛语族的基因发源地就在福建沿海。

2020年,全世界最权威学术期刊之一——《科学》发表一项重磅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团队成功在福建的奇和洞、昙石山和溪头遗址的史前人骨中提取了DNA,其研究结果确证,最早的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福建及其毗邻地区,且首次明确将时间追溯到8400年前。

2021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王传超团队首次以台湾本岛古基因组作为事实支撑,直接证明了台湾少数民族所属的南岛语族起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多种学科交织的研究都表明,平潭岛先民与如今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南岛语族,有着血缘上的逻辑关系,闽台自古以来就同根相连。

近年来,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正汇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等众多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力量,致力于闽台史前文化关系、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等课题研究,并以“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基地”为平台,通过举行南岛语族学术交流研讨会及形式多样的两岸交流活动,让两岸族群自古同属一个族群的客观事实更加深入人心。正在大力建设中的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及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也将更加鲜活地向世人昭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史渊源。

本文据《平潭:探南岛语族之源 寻千年文明之根》(福建日报,2023年10月15日第2版),刊载时有修改。

来源:《福建统一战线》杂志编辑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