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摄入蛋白质:适量才是关键
科学摄入蛋白质:适量才是关键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这项发表在《自然-代谢》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当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热量的22%时,会激活免疫细胞,导致血管壁内“细胞坟墓”的积累,从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恶化。这一发现对当前流行的高蛋白饮食趋势提出了重要警示。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蛋白质的摄入并非越多越好。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的最新研究,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8克,且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0-35%。这意味着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在48克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人群对蛋白质的需求存在差异。例如,婴幼儿、孕妇、运动员等特殊人群需要更高的蛋白质摄入量。同时,蛋白质的摄入也不是越多越好,应避免长期摄入水平超过2 g/kg/d。对于素食者,可以从豆类、谷物、豆制品、坚果和种子中来保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量。
在蛋白质来源的选择上,牛奶、牛肉和鸡蛋的蛋白质评分最高,约为1分;其次是大豆蛋白,评分为0.9分,是一种有益的植物源性氨基酸;大米评分约为0.5。一般来说,动物来源的蛋白质包含9种必需氨基酸,而植物蛋白质通常缺乏其中1种或多种。因此,建议将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合理搭配,以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然而,蛋白质摄入不足同样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蛋白质缺乏可能导致疲倦、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还会影响指甲、头发健康,引起肌肉松弛和水肿,降低免疫力。因此,确保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同样重要。
那么,如何科学地摄入蛋白质呢?专家建议,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主要包括鸡蛋、牛奶、大豆、鱼类和瘦肉(白肉、红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达到人体一天所需蛋白质总量的1/2到2/3。例如,一个成年人每天可以摄入以下食物:
- 适量主食(男性300克以上,女性250克以上,约提供20多克蛋白质)
- 1~2袋牛奶(300~500克,约提供10克蛋白质)
- 1个鸡蛋(约提供7克蛋白质)
- 150克瘦肉(约提供30克蛋白质)
- 25克大豆(约提供10克蛋白质)
- 500克蔬菜和250克水果(约提供5克蛋白质)
需要强调的是,蛋白质的摄入应遵循“适量、均衡”的原则。盲目追求高蛋白饮食不仅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因此,建议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年龄、体重、活动水平和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蛋白质摄入计划。
总之,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营养素,但其摄入量需要科学把控。通过合理搭配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关注特殊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以及遵循适量原则,我们才能真正发挥蛋白质的健康效益,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