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侨城欢乐谷过山车事故调查: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被罚30万元
深圳华侨城欢乐谷过山车事故调查: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被罚30万元
2023年10月27日,深圳华侨城欢乐谷发生一起严重的过山车碰撞事故,造成28人入院就诊,其中3人重伤、7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97.50万元。这起事故不仅暴露了欢乐谷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严重漏洞,也引发了公众对游乐园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事故调查: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
经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因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事故设备维护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一般特种设备责任事故。具体来说,欢乐谷存在以下问题:
-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 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 隐患问题失察失管
- 放任设备“带病”运行
- 维修人员技能不足
处理结果:重罚彰显监管决心
针对这起事故,监管部门依法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严厉处罚:
- 深圳华侨城欢乐谷旅游公司被罚款30万元,暂扣或吊销许可证
- 相关责任人岳某被罚款188975.69元
- 欢乐谷副总经理罗某某等3人被建议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此外,深圳市润昌游乐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也被罚款20万元,相关责任人彭某某被罚款41040元。
行业反思:安全与盈利如何平衡?
这起事故并非个案。据统计,过去一年国内外发生了多起游乐园安全事故,涉及过山车碰撞、过山车脱轨、重要零件断裂、游客脱离安全束缚装置、突发自然灾害影响、溺水、充气城堡安全隐患等多个原因。
专家指出,游乐园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包括:
- 新技术应用缺乏成熟经验
- 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不足
- 个体经营者运营管理水平低下
- 设备使用条件复杂,超负荷运行
以深圳欢乐谷为例,其经营模式是“地产+文旅”并行,欢乐谷作为华侨城文旅业务的重要品牌,承载着推动文旅业务发展的重任。然而,这种经营模式可能导致企业在追求盈利的同时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根据《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技术规程》(TSG 712023),游乐园在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设计与制造安全要求:明确乘客束缚装置的配置要求,制造单位应对安装质量进行确认
- 日常运营管理:开展设备运营前试运行检查、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定期安全检查并如实记录
- 乘客安全防护:主要乘客束缚装置闭合锁紧与设备启动自动联锁
- 应急预案与演练:每年至少对每台大型游乐设施组织1次应急救援演练
- 人员培训与管理:保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操作岗位上的操作人员应相对固定
- 游客安全宣传与教育:在游乐设施前的明显位置设立宣传牌,工作人员应积极宣传告知乘坐注意事项
未来展望: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
面对频发的安全事故,游乐园行业需要深刻反思。企业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责任。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同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也至关重要。目前,虽然相关部门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部分游乐园的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安全系数降低。对于违规操作、未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检验的游乐园,现行法规的处罚力度相对较小,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安全是游乐园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才能让游客放心游玩,让欢乐谷真正成为欢乐的源泉,而不是事故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