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年人临终关怀:公共卫生体系的挑战与对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年人临终关怀:公共卫生体系的挑战与对策

引用
人民网
7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jksb/html/2024-09/10/content_26080248.htm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7/15/content_26080723.htm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34458
4.
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010/common/content/content_1871725392445427712.html
5.
https://www.shanghai.gov.cn/jcsfbylfw/20241112/7ad1bd1ff086470abf73868301702351.html
6.
https://yizhe.dmu.edu.cn/article/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4.04.01?viewType=HTML
7.
http://www.rmlt.com.cn/2024/0401/699205.shtml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临终关怀服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据统计,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9亿人,占总人口的20.9%。如何让这些老年人有尊严、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福祉,更考验着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程度。

01

政策引领,临终关怀服务加速推进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将其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将安宁疗护纳入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中。此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陆续出台《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政策推动下,临终关怀服务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目前,我国已分三批在185个市(区)开展安宁疗护试点,覆盖北京、上海、浙江等多个省市。其中,北京市将安宁疗护纳入居家医疗服务目录,上海市则实现了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服务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一方面,医疗机构通过设立安宁疗护科、开设专门病房等方式提供专业服务;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等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居家安宁疗护模式,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最后时光。

02

供需矛盾凸显,人才短缺成最大瓶颈

尽管临终关怀服务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供需矛盾。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患有恶性肿瘤等不可治愈疾病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目前全国仅有4000多名安宁疗护骨干医护人员,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虽超4000家,但床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人才短缺是制约临终关怀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临终关怀不仅需要医疗技术,更需要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在临终关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相关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完善,导致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此外,资源分布不均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城市地区的临终关怀服务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则面临更大挑战。一些偏远地区的老年人甚至无法获得基本的临终关怀服务。

03

完善制度设计,提升服务能力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措施,推动临终关怀服务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建议在医学院校开设临终关怀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对现有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实施“十百千”疾控人才培养工程,用5年时间培养10名领军人才、100名拔尖人才和1000名骨干人才。

其次,完善补贴机制。提高临终关怀服务人员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例如,浙江省明确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水平要参照当地同级医疗机构,这一做法值得推广。同时,加大对临终关怀服务的财政投入,支持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再次,推进社区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关怀。可以考虑建立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网络,整合医疗、护理、社工等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最后,加强医防融合。推动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体系的协作,建立“大疾控”网络。通过多部门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提高其服务能力。

04

结语

临终关怀服务不仅是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这不仅需要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