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夜书所见》中的隐秘之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夜书所见》中的隐秘之月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8253470_612085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86871
3.
https://www.sohu.com/a/805162266_120783251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2A014Z600
5.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59767
6.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97750?commTag=true
7.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4A03JZ700
8.
https://m.qidian.com/ask/qlwjdfohvdy
9.
http://www.lubanyouke.com/17687.html
10.
https://m.qidian.com/ask/qskvxamycbp
11.
http://www.lubanyouke.com/68725.html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四句,勾勒出一幅秋夜客居图。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月亮,但“夜深篱落一灯明”一句,却让人不禁联想到那轮静谧而明亮的明月。

在中国古诗词中,月亮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天体,它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哲思。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则寄托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月亮,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他们与自然对话的媒介。

在《夜书所见》中,虽然月亮没有直接出现,但它无疑是那个夜晚的重要见证者。诗人客居他乡,面对萧瑟的秋风和寒冷的梧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可想而知。而夜深时分,篱笆间那一盏昏黄的灯火,不仅照亮了儿童捉促织的身影,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那轮明月,虽然没有被直接提及,却始终在诗的意境中若隐若现。它见证了诗人的孤独,也陪伴着他度过这漫长的秋夜。月亮的清辉洒在大地上,与那盏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画面。这正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即使不直接描写月亮,它也能在字里行间悄然出现,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

月亮在古诗词中,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诗人的喜怒哀乐,承载了他们对家乡、亲人、友情的思念,也引发了他们对人生、宇宙的深思。在《夜书所见》中,虽然月亮没有被直接描写,但它却以一种更隐秘的方式,渗透进诗的每一个角落,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悸动。

正如黄兴涛教授在《月亮的人文史》中所说,月亮是“孤独的人类的伴侣”,它“最易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在叶绍翁的笔下,月亮虽然隐身于文字之外,却以其独特的存在,为这首诗增添了更深的意境与韵味。它不仅是自然界的明月,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