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汪涵的“響應”计划:留住乡音,守护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汪涵的“響應”计划:留住乡音,守护文化

引用
腾讯
11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2A0011600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235021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1A07NGX00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AA%E6%B6%B5
5.
https://www.casvi.org/h-nd-2060.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6%BC%A2%E8%AA%9E%E6%96%B9%E8%A8%80%E4%BF%9D%E8%AD%B7
7.
http://www.hunanmingren.com/mingrenfengcai/87.html
8.
https://www.zjxlym.com/ymzc/453.html
9.
http://www.news.cn/culture/xhhkt/20240618b/index.html
10.
https://www.53ai.com/news/hangyeyingyong/2024052785921.html
11.
https://www.lczf.gov.cn/txlc_5/lcyx_680/glwx_685/202405/t20240517_1983730.shtml

“我叫汪涵,是一名电视主持人,但我还有一个身份——方言的守护者。”

2015年,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发起了一项名为“響應”的方言保护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用5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通过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并建立数据库,最终将这些珍贵的语言资料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

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地保护方言?答案或许要从方言本身寻找。作为中国最复杂多样的方言区之一,湖南的方言堪称一部活生生的“语言百科全书”。从湘语到西南官话,从赣语到客家话,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然而,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这些珍贵的方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響應”计划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系统性和专业性。它不是简单的方言记录,而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方言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和保存。这种做法与清华大学等机构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不谋而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探元计划|「探·清」数字文化主题沙龙”上,多位专家分享了利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例如,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带领团队长期承担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而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则在甲骨文文字破译、三星堆文物修复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方言保护的道路并不平坦。一方面,普通话的普及对方言造成了巨大冲击。据统计,中国目前有7大方言区,包括官话、吴语、闽语、粤语等,但随着教育、媒体等领域的标准化,方言的使用频率正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方言保护还面临着观念上的挑战。有人认为方言是沟通的障碍,应该被统一的语言取代。但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事实:方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正如语言学家赵元任所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

方言保护的争议背后,折射出的是文化多样性和国家统一之间的张力。如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方言,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一些专家建议,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方言课程,或者在媒体上开设方言节目,让方言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对方言进行记录和保存,也为方言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

方言保护的意义远不止于语言本身。它关乎文化的传承,关乎身份的认同,更关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方言是家乡的味道,是童年的记忆,是文化的根脉。”在这个快速全球化的时代,留住乡音,就是留住文化的根。

汪涵曾说:“方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密码,它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通过“響應”计划,他不仅是在保护一种语言,更是在守护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正如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所说:“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物理性的结合,而是具有内在逻辑和紧密机制的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加持下,方言这颗文化明珠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