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深空探测规划来了!未来有这些大动作
中国航天深空探测规划来了!未来有这些大动作
中国航天深空探测规划正在稳步推进。从探月工程四期到火星采样返回,从月球科研站建设到行星际探测,中国航天正在朝着更远的深空迈进。
11月2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国探月工程四期、深空探测任务后续规划。根据规划,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这三个任务将在未来十年内陆续实施。其中,嫦娥六号任务计划于2025年前后实施,将准备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如果成功,这将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嫦娥七号将在月球南极着陆,并开展飞跃探测。此外,嫦娥七号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在月球上探寻水的存在。嫦娥八号计划将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届时,嫦娥八号和嫦娥七号将组成我国月球南极的科研站基本型。
在探月四期工程有序推进的同时,中国航天还将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在月球建立国际科研站,后续还将在月球建立“互联网”。我国正在论证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月球互联网,可在地月及行星际实现数据信号中转、导航、遥感等功能。
除了火星,还将探测更远的地方。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以及火星探测,后续我国还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对木星、天王星等行星进行探测。中国航天正在朝着更远的深空迈进。
行星探测方面,我国目前主要以火星为主,未来10年左右到15年,将对火星进行采样返回,希望能够在火星上采样一部分火壤,回到地球。此外,我国还准备对木星、天王星进行穿越探测,计划用更长的时间进行探测。
除了行星探测,我国探测器还将去往更远的地方,将在太阳系的边缘进行科学探测。
在小行星防御方面,我国正在制定发展规划,对小行星进行探测、预警。如果预测它轨道出了问题,将会进行在轨处置,最后再进行救援。我国总结为“探测、预警、处置、救援”八字方针,这是我国的整体规划。
具体处置方案是,如果现在准备实施一次对小行星的防御任务,它从火星意外飞过来了,这个过程如果预测它会对地球造成严重威胁,就先要发射探测器对它进行探测,探测后确定它的轨道,然后再根据探测情况发射一个撞击器,从而改变它的轨道。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航天正在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此前,我国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都开展了国际合作,目前的国际合作主要是集中在科学仪器的搭载,或是联合开展一些科学研究,探测出的科学数据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发布、共同撰写文章,对外阐述科学发现。
后续我国希望能够开展更高层面、更大领域、更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因为深空探测、行星探测、月球探测,这些都是全人类的事情。希望未来在国际月球科研站里面,有更多国家一起参与进来,共同打造地月空间或者行星际空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航天局还面向全球征集深空探测重要科学问题和探测计划建议。本次征集活动主题为“凝集智慧,塑造未来”,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开展,包括但不限于深空探测专业的科研人员、爱好者、青少年等。提交方案不设专业门槛,以目标概述和科学意义为主。征集时间为2022年11月24日起至2023年1月31日截止。
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巡合影”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问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从未停止。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经完成第44月夜休眠,在月球背面累计行驶里程1239.88米。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祝融号火星车目前正在休眠,预计年底12月前后将恢复正常工作。
下一步,我国将开始小行星的探测。国家航天局表示,接下来要进行一次包括着陆、取样返回等任务在内的小行星的探测。紧接着还要开展对火星的取样返回、木星系的探测,以及行星际穿越探测。行星探测工程计划在未来10到15年内完成。目前我国还在进行中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论证,比如太阳系边际的探测、发射大型空间太阳能电站、火星上发射更大的探测设备等等。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将走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