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赤壁:一座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丰碑
东坡赤壁:一座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丰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阕流传千古的词作,让黄冈的赤壁名扬四海。东坡赤壁,这座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西北的岩石山,因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次贬谪而名垂青史,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东坡赤壁古称赤鼻矶,因山石呈红褐色而得名。它并非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却因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而声名远播。清康熙末年,黄州知府郭朝祚将此处正式命名为“东坡赤壁”,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步入东坡赤壁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赭红的岩壁,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岩壁上嵌满了历代文人的碑刻,其中最珍贵的是清末杨守敬整理的139方苏轼手迹拓本,被誉为“国中之宝”。这些碑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见证。
沿着石阶而上,便来到了栖霞楼。此楼因苏轼《后赤壁赋》中“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而得名,是观赏日落的最佳地点。当夕阳西下,霞光洒满江面,整个赤壁被染成一片金红,仿佛重现了苏轼笔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丽景象。
景区内还保留着多处历史遗迹,如二赋堂、坡仙亭、酹江亭等,每一处都承载着苏轼的足迹与故事。二赋堂内陈列着苏轼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碑刻,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位文学巨匠的才情与豁达。坡仙亭则是苏轼当年赏月吟诗之处,亭内石桌上刻有棋盘,仿佛还能看到他与友人对弈的场景。
东坡赤壁不仅是文人的圣地,更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这里保存了从明代到民国时期的建筑与碑刻,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2006年,东坡赤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阮家凉亭路,西至赤壁湖路,南至坡仙路,北至东坡雪堂,总面积达数百亩。
如今的东坡赤壁,不仅是游客观光的胜地,更是文化研究的重镇。每年都有无数学者和文学爱好者慕名而来,追寻苏轼的足迹,感受那份“大江东去”的豪迈与洒脱。它不仅是黄冈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来朝圣。
站在东坡赤壁之巅,望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不禁让人感叹:这不仅仅是一座自然的山崖,更是一座文化的丰碑。它见证了中国文学的辉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寻先贤的足迹,续写文化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