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春节习俗大揭秘:你家贴年红了吗?
福州春节习俗大揭秘:你家贴年红了吗?
春节前夕,福州的大街小巷开始披上喜庆的红装。家家户户门前贴上了火红的春联,窗户上贴着精美的窗花,门楣上倒挂着“福”字,整个城市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这些红色的装饰品统称为“年红”,它们不仅是节日的点缀,更凝结着福州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贴年红:福州春节的传统仪式感
在福州,贴年红是春节筹备中最具仪式感的环节。腊月廿四过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长辈们会精心挑选春联,年轻人则负责打扫门窗,准备贴年红。
春联是年红中最常见的一种。福州的春联讲究对仗工整,内容多为祈福、纳财、平安等吉祥话。比如“福满乾坤春满园,喜盈堂屋乐盈门”,就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春联的书写也颇有讲究,一般用毛笔蘸墨,写在红纸上,字迹要工整有力,以示庄重。
除了春联,窗花也是年红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的窗花多以剪纸形式呈现,图案丰富多样,有象征吉祥的蝙蝠、寓意长寿的桃子,还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这些窗花贴在窗户上,既美观又透光,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气。
“福”字更是不可或缺。福州人喜欢将“福”字倒贴,寓意“福到了”。这个传统源自一个美丽的误会:相传明朝时,一位官员家的仆人将“福”字贴倒了,被主人责怪。机智的仆人解释说:“这叫‘福到’,不是更好吗?”从此,倒贴“福”字的习俗便流传开来。
从祭灶到元宵:福州春节的完整仪式
福州的春节从腊月廿四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廿九。腊月廿四这天,福州人会祭灶,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接下来的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筅堂”,即大扫除,以洁净的环境迎接新年。
除夕夜是春节的高潮。福州人称除夕为“三十暝晡”,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少不了年糕、鱼丸、肉燕等传统美食。饭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守岁,直到深夜。此时,家家户户的灯火通明,爆竹声此起彼伏,整个城市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正月初一,福州人会吃一碗太平面,寓意一年平安。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会分发福橘和压岁钱,表达对晚辈的祝福。
两马同春:两岸一家亲的元宵盛会
福州的春节活动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这项始于2003年的活动,以花灯为媒,架起了福州马尾与马祖乡亲交流的桥梁。
每年元宵节前夕,马尾和马祖都会互赠花灯。马尾的灯会上,不仅有传统的花灯展示,还有精彩的闽剧表演、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马祖乡亲也会前来参加灯会,与福州乡亲共度佳节。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两地的文化交流,更体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2025年,福州的春节习俗成功申遗,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福州春节文化的认可,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节日里,福州人用贴年红、吃年夜饭、赏花灯等方式,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团结和睦的传统美德。
你家今年有没有贴年红呢?不妨分享一下你的春节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传统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