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诗词大赏:古人笔下的冬日美景
立冬诗词大赏:古人笔下的冬日美景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在古人的笔下,立冬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气,更是一幅幅生动的冬日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仇远、陆游、刘基等古代诗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笔下描绘的冬日美景吧!
李白的《立冬》:冬夜的闲适与情趣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的这首《立冬》描绘了一个冬夜的闲适场景。诗仙在立冬之夜,笔墨因寒冷而冻僵,诗人便懒于写新诗,只在寒炉中温起美酒。微醉中看着月光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了山村。此诗展现出一种在冬日里的闲适与惬意,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白居易的《早冬》:江南的温暖与生机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早冬,丝毫没有冬日的萧瑟之感,反而如同春天般可爱。寒霜尚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老柘树叶子虽黄却如嫩树一般,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诗人此时羡慕那些清闲之人能够沉醉于酒中,表达出对江南早冬景色的喜爱与向往。
陆游的《立冬日作》:陋室中的乐观与从容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陆游的这首诗描绘了立冬时节的寒冷与生活的简朴。诗人居住的环境狭小逼仄,立冬天已寒冷,炭少被薄,生活颇为窘迫。但即便如此,诗人依旧闲适从容,以居住在陋巷的颜回自比,体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心态平和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赠刘景文》:冬日的成熟与希望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立冬之时,荷叶已然败尽,菊花也已残落,但仍有傲霜的菊枝挺立。诗人借此勉励朋友,虽然青春流逝,但人到壮年,如同这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一般,正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应当珍惜大好时光,不懈努力,乐观向上。
紫金霜的《立冬》:冬日的期待与温暖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诗中描写了立冬时荷塘枯竭、西风吹起的景象,黄杨依然保持着绿色,白桦树的叶子已经半疏。门前的冷霜让人清醒,窗前的残阳则是读书的好时光。诗人还想到了三九寒天可以燃起小火炉,赏梅雪、吟诗作对,充满了对冬日生活的期待。
仇远的《立冬即事二首・其一》:冬日的希望与期待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一场细雨带来了许多寒意,但还没有结成霜冻,庭院前树上的叶子已经一半青一半黄。冬天来了,春天也不会太远,诗人在寒冷的时节里想到了不远处即将绽放的梅花,心生期待,给人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感觉。
范成大的《立冬夜舟中作》:冬夜的宁静与洒脱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此诗描绘了立冬夜晚,诗人在舟中所看到的景象。随着年华的流逝,人逐渐老去,寒意也随着雨水而增加。诗人望着山头的樵火和水底的渔灯,看着千叠浪影和被淹没的沙痕,想要看清峨眉山的胜景,还需要等到天亮天晴。诗中蕴含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洒脱之感。
王穉登的《立冬》:游子的思乡与孤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已过,秋风吹尽了庭院中的树木,诗人在异乡看着黄叶丹枫。点着一盏禅灯,遥看半轮明月,感觉今夜比昨夜更加寒冷。此诗表达了诗人在立冬时节的羁旅之思和孤独之感,意境深远。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冬季的寒冷与壮美,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在这个冬天,不妨静下心来品读这些经典之作,感受那份属于冬季的静谧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