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陷阱揭秘:背后的利益链条
西安旅游陷阱揭秘:背后的利益链条
西安,这座承载着十三朝古都辉煌历史的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中持续领跑。然而,在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令人深思的矛盾:一方面,西安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多家旅游上市公司却陷入连年亏损的困境,旅游陷阱和市场乱象频发,游客满意度持续走低。
火爆的文旅市场与亏损的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西安市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1%,游客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2%,人均花费同比增长1.38%。西安稳居“全国十大热门目的地”“全国十大入境游热门目的地”“游客满意十佳城市”等榜单。然而,在这组亮眼的数据背后,却是一幅令人担忧的图景。
曲江文旅、西安旅游、西安饮食三家上市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低迷。其中,曲江文旅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同比上涨11.9%,但扣非净利润却亏损1.88亿元。西安旅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52亿元,同比下降10.03%,扣非净利润亏损0.63亿元,同比扩大25.7%。西安饮食上半年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下降7.93%,扣非净利润亏损0.61亿元,同比扩大25.47%。
相比之下,同为陕西省国资旗下的陕西旅游(新三板挂牌企业)却表现亮眼。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为6.29亿元,同比增长27.28%,扣非净利润为2.8亿元,同比增长28.68%。其主要收入来源为索道业务、演艺收入和旅游餐饮,其中索道业务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18.34%,演艺收入3.82亿元,同比增幅35.94%。
这一鲜明对比揭示了西安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综合性景区运营类上市公司业绩承压,而单一稀缺资源项目(如索道)运营企业则表现良好。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景区同质化竞争加剧、游客消费行为变化以及市场管理机制的深层次问题。
旅游陷阱背后的利益链条
2017年的一期《问政时刻》节目曾犀利揭露了西安旅游市场的诸多乱象。节目中,暗访短片曝光了“两元游大雁塔”实为拉客进店消费的陷阱,黑导游证件造假,以及景区周边农家乐价格虚高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任西安市旅游局局长张永科坦言:“从片子反映的情况看,我们的旅游推广力度还不够,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重点区域部位还要多采取措施和办法。”
近年来,虽然西安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市场的整治力度,但一些顽疾仍未根除。小红书上多位网友分享的旅游经历显示,大唐不夜城、回民街等热门景点仍存在强制消费、价格虚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一位网友表示:“大唐不夜城白天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公园,很多表演项目还需要额外付费。晚上虽然夜景很漂亮,但人流量巨大,体验感大打折扣。”
另一位网友则提醒:“在临潼吃饭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菜单价格,地点尽量选择离景区远一些的餐馆。景区内的特产店,如蓝田玉,价格虚高且真伪难辨,建议谨慎购买。”
政策监管与市场治理
面对旅游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西安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24年,西安市发放1万张文化惠民卡,发放首批“西安文旅体消费券”2000万元,带动综合消费3.1亿元。同时,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黑导游、黑车等违法违规行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正如观察员王保民教授在《问政时刻》节目中所言:“在旅游市场监管这方面,相关部门到底做了没有、做了多少,应该有相应的考核机制。”
未来展望:从“流量”到“留量”
要将西安从“网红城市”转变为“长红城市”,需要在提升游客体验、优化市场环境、创新旅游产品等方面持续发力。正如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中所建议的:“来西安游玩,一定要做好攻略,找个靠谱的本地土著带着吧!别再相信那些毒鸡汤了,没有人会那么好心,让你白P。”
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旅游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游客体验,努力将西安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随着西安文旅市场的持续升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企业和游客的共同努力下,西安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但在此之前,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境,平衡各方利益,提升游客满意度,将是西安旅游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