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引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创新实践
山东引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创新实践
山东省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方面持续领跑全国。近年来,该省以“五大行动”为抓手,着力培育渔业新质生产力,不仅充分利用深远海和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两大资源,还投入4亿元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尾水治理技术,构建了80处国家级、30处省级、27处市级骨干基地梯队,示范带动面积超过150万亩。
“五大行动”是农业农村部推动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包括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养殖尾水治理、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种业质量提升。其目标是在2024年底实现骨干基地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全覆盖,养殖尾水循环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全覆盖,水产养殖用药量持续降低,重点养殖品种配合饲料替代率持续提高,力争2025年实现重点养殖品种配合饲料替代率100%。
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方面,山东省以池塘和近海滩涂养殖为重点,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创新生态滩涂养殖技术模式,发展近海新型环保网箱养殖和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同时,加快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鱼菜综合种养,推广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深远海网箱和养殖工船等设施设备,支持深远海养殖发展。
养殖尾水治理是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以宿迁市为例,该市制定池塘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对象和时间节点,推动池塘养殖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强化尾水达标排放管理。全市范围内养殖水面100亩以上连片池塘、单个养殖主体水面大于50亩的池塘、工厂化等其他封闭式养殖水体以及养殖尾水排放汇入国省考断面养殖水体都被纳入整治范围。自2023年9月1日起,全市所有整治对象都需执行《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相应排放要求。
在配合饲料替代率方面,2023年全国配合饲料产量达到29888.5万吨,增长6.9%。其中,山东省饲料产量4716.3万吨,增长5.2%。值得注意的是,豆粕用量下降11.8%,而菜粕、棉粕等其他饼粕用量增长7.8%,反映出饲料配方结构正趋向多元化。
山东省的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实践不仅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当地渔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其经验对全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