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家庭面临更高卫生支出风险,专家呼吁:尽早戒烟可降低医疗费用压力
吸烟家庭面临更高卫生支出风险,专家呼吁:尽早戒烟可降低医疗费用压力
成都中医药大学最新研究显示,吸烟家庭比不吸烟家庭更容易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研究发现,曾吸烟家庭在2011年和2013年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17.41%和20.03%,显著高于不吸烟家庭。这一发现揭示了吸烟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吸烟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显示,吸烟对中国居民的健康和经济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居民近90%的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都与吸烟密切相关。这些疾病的增长与烟草流行直接相关,不仅威胁着个人健康,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烟草相关疾病的经济负担总量高达15214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7%。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为4492亿元,占总量的29.5%;间接经济负担为10722亿元,占总量的70.5%。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性治疗费用占比高达79.6%,女性占比为20.4%。
戒烟的科学方法与建议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戒烟成为降低家庭卫生支出风险的关键。然而,戒烟并非易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的专家指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主要由烟草中的尼古丁引起。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产生愉悦感,但很快会被代谢掉,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从而产生戒断症状。这种“奖赏回路”是导致吸烟者难以戒烟的主要原因。
专家建议,吸烟者应该接受综合戒烟干预,包括戒烟药物、行为干预和数字戒烟干预等。目前,我国已被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主要有三类:尼古丁替代疗法(NRT)类药物、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和酒石酸伐尼克兰片。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轻或缓解戒断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
控烟政策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烟草使用对人口发展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对生育力和妊娠结果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在中国20至49岁已婚女性及其配偶中,主动吸烟导致超过970万例未出生人口,二手烟暴露导致超过1085万例未出生人口。此外,烟草使用还导致了数百万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和妊娠糖尿病。
研究建议,中国应实施更强有力的烟草控制措施,包括大幅增加烟草税收、落实全面无烟政策等,以保护母婴健康。通过实施有效的烟草控制措施,中国不仅能够提高出生人口的数量和质量,还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妊娠结果,为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结语
吸烟不仅危害个人健康,更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研究数据再次敲响了警钟。为了降低家庭卫生支出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吸烟者应尽早寻求专业帮助,制定科学的戒烟计划。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推动控烟政策的实施,为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