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打造气候适应型城市:目标、任务与进展
海口打造气候适应型城市:目标、任务与进展
2024年5月,海口市正式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标志着这座滨海省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城市韧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根据《海口市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海口将围绕12项重点工作任务,分阶段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目标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智慧、安全、宜居、韧性的现代化城市。
明确目标,分步实施
《方案》为海口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设定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建立完善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体系,提升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形成基本的气候变化管理体系,降低气候脆弱性;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有效防控各类气候相关灾害风险。
十二大任务,全面覆盖
为实现上述目标,海口市提出了12项重点工作任务,涵盖了城市治理、风险预警、空间布局、水安全、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
- 完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
- 强化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
- 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 加强气候事件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
- 优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空间布局
- 提升城市水安全保障水平
- 提升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提升海洋及海岸带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提高农业和粮食安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推动健康与公共卫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增强敏感产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 改善城市与人居环境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政策支撑,系统推进
作为海南省省会,海口在全省“双碳”工作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南省已形成“双碳”领域“1+N”政策体系,包括8个碳达峰方案和4个支撑保障方案。海口市结合自身实际,重点推进重点领域气候适应型试点、自贸港气候适应型园区试点、热带高效农业气候适应试点、社区气候风险评价等示范工程,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为确保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取得实效,海口市还制定了严格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根据《海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到2025年,海口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将保持在98%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12.5微克/立方米以下。同时,海口将大力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控制。
海口市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例如,海口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获德国能源署零碳运营区域认证等。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海口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为海南省省会和唯一入选的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海口正以先行者的姿态,积极探索气候变化适应路径,为建设智慧、安全、宜居、韧性的现代化城市不懈努力。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海口必将成为我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典范,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贡献“海口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