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曾侯乙编钟:改写世界音乐史的战国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曾侯乙编钟:改写世界音乐史的战国瑰宝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hues.com.cn/gudong/gdzs/show/?N_ID=2520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珍贵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这套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音域跨越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展现了高超的铸造技术和卓越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那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一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

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赶到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古人把不同的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打,演奏乐曲。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阶名称的对应关系。另有一件镈钟,位于下层甬钟中间,形体硕大,钮呈双龙蛇形,龙体卷曲,回首后顾,蛇位于龙首之上,盘绕相对,动势跃然浮现。器表亦作蟠虺装饰,枚扁平。镈钟上有铭文,记述此镈钟乃楚惠王赠送的殉葬品)。此外,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能发出一个乐音,但是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相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