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合肥必打卡地:包公祠
探访合肥必打卡地:包公祠
合肥,这座千年古城孕育出无数历史名人,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包拯。作为包拯的故乡,合肥不仅有包公祠,还有包公园、包公墓等多处纪念包拯的景点。其中,包公祠是合肥十大必打卡景点之一,也是包公园的核心景点,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
包公祠,全称“包孝肃公祠”,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其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古迹。
包公祠的建筑布局严谨,庄严肃穆。祠堂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进入包公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开间的包公祠正殿(又称享堂),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这座塑像为后来重塑,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文革”之初。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
包公祠内还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龙虎狗铜铡。这三把铡刀象征着包公的铁面无私和刚正不阿。龙铡用于处决皇亲国戚,虎铡用于处决贪官污吏,狗铡用于处决地痞流氓。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包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更让人们感受到包公文化的独特魅力。
包公祠不仅是祭祀包拯的场所,更是传承包公文化的重要载体。每年清明节前后,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走进包公祠,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还能深入了解包公的生平事迹及其铁面无私的精神。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全年开放时间为08:00-17:30。游客可以通过线上预约或线下窗口办理入园手续。包公祠周边交通便利,可乘坐公交或地铁到达。
包公祠作为合肥十大必打卡景点之一,不仅是祭祀包拯的场所,更是传承包公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各种文物和历史遗迹,向人们展示了包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如果你来到合肥,不妨亲自前往包公祠,感受包公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这位千古名臣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