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古村落:文化传承与振兴的创新之路
宁德古村落:文化传承与振兴的创新之路
宁德,这座位于福建东北部的海滨城市,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藏着众多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村落。近年来,宁德市在古村落保护与振兴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立法先行,政策护航
2017年,福建省率先在全国颁布《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此后,福建又陆续出台《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古厝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决议》等法规,构建起完善的保护体系。宁德市积极响应,连续10年每年投入2亿-3亿元用于传统村落保护,累计投入达20多亿元,撬动社会资金500多亿元,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创新机制,活化利用
在保护过程中,宁德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首创的“工料法”修缮机制,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修缮成本。同时,搭建“传统建筑海峡租养平台”,建立村集体向村民收储老屋、新村民向村集体租用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古建筑闲置问题。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宁德各地的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屏南县龙潭村引进文创团队,将闲置的古民居改造为书吧、茶室、民宿,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霞浦县东壁村依托独特的海景资源,发展摄影游和民宿产业,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蕉城区猴盾村则深入挖掘畲族文化,打造特色文旅项目,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成效显著,示范全国
宁德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目前,全市已完成112个金牌旅游村建设,2023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2238.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47亿元。多个项目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屏南龙潭村的“文创+旅游”模式、寿宁下党乡的“红色旅游新地标”更是获得国际认可。
宁德的实践证明,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机制,既能保护好传统文化遗产,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古村落真正“活”起来、“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