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易县罗汉像:散落海外的辽代陶瓷艺术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易县罗汉像:散落海外的辽代陶瓷艺术瑰宝

引用
三联生活周刊
9
来源
1.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41230
2.
https://www.sohu.com/a/806121532_101025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9A03EFK00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6/12/10983756_1134223312.shtml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31/23/72341047_1138162099.s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7/10/2535528_1138709931.shtml
7.
https://www.dealmoon.com/guide/1003912
8.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4-02/20/content_30756660.htm?v=pc
9.
http://www.eeo.com.cn/2024/0417/652723.shtml

在中国陶瓷史上,有一批被誉为“可与罗马造像媲美”的珍贵文物,它们就是来自河北易县的辽代三彩罗汉像。这批罗汉像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然而,这些国宝级文物如今却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成为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见证。

01

发现与流失: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易县罗汉像最初藏于河北省易县八佛洼的洞窟中。据《易县志稿》记载,八佛洼位于易县西北55里的峨眉寺后,山腰凿石为洞,内有大瓷佛八尊,小瓷佛七十二尊。然而,这批珍贵文物并未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安然长存。

1912年,北京两名古董商向德国汉学家贝尔契斯基兜售了一尊出自易州的等身三彩罗汉坐像。贝尔契斯基惊叹于造像的高超写实魅力,随即前往实地考察。他两次“考察”八佛洼,期间多次派人前往易县打探情报,谋求收购这批罗汉造像。据贝尔契斯基记载,他亲眼目睹或确知下落的罗汉造像共6尊,当地原住民提供的信息则涉及9至10尊。

然而,在盗运过程中,至少有三尊罗汉像被毁。村民在夜间搬运时,有的造像被摔碎,有的甚至被无知地打破。据贝尔契斯基称,最早获悉藏匿地点的一尊罗汉造像,至少已经碎成六块。这批秘藏山中的罗汉像,最终在20世纪初被盗运出境,总计16尊中,至少毁弃了三尊,二战期间旧藏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一尊又毁于战火,迄今为止仍存世间者仅10尊而已。

02

艺术特色:写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易县罗汉像之所以被誉为“可与罗马造像媲美”,在于其卓越的艺术价值。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评价道:“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写实。……或容态雍容,……或蹙眉作恳切状,要之皆各有个性,不徒为空泛虚缈之神像。其妙肖可与罗马造像比。皆由对于平时神情精细观察造成之肖像也。不唯容貌也,即其身体之结构,衣服之披垂,莫不以写实为主;其第三量之观察至精微,故成忠实表现,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精作品也。”

这批罗汉像采用辽三彩工艺,色彩以红、绿、赭为主,每尊高约1米,造型生动写实。罗汉像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有的沉思,有的惊呼,有的微笑,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衣纹的处理流畅自然,既体现了材质的质感,又展现了人体的结构美。

03

工艺价值:辽三彩的巅峰之作

易县罗汉像采用的辽三彩工艺,是辽代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辽三彩是在唐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有其独特之处。它在釉色上以红、绿、赭三色为主,色彩搭配和谐,釉面光洁明亮。在造型上,辽三彩更加注重写实性和细节的刻画,这在易县罗汉像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罗汉像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塑形、上釉、烧制等多个环节。每尊罗汉像都是由多个部分分别制作,再拼接而成。这种工艺不仅展现了辽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

04

文化意义:佛教艺术的瑰宝

易县罗汉像不仅是佛教造像艺术的杰作,更是研究辽代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罗汉像的出现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辽代时期,佛教在北方地区广泛传播,佛教造像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批罗汉像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也体现了佛教艺术的多样性。

05

现状与影响:散落世界各地的国宝

目前,易县罗汉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其中,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都有收藏。这些罗汉像不仅成为了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易县罗汉像的流失,是中国近现代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17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被200多个国外博物馆收藏。这些文物不仅是物质的丧失,更是文化记忆的断裂。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

易县罗汉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使其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们不仅展现了辽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虽然这些国宝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但它们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和艺术魅力,永远属于中华民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