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致癌风波:最新研究与权威解读
阿斯巴甜致癌风波:最新研究与权威解读
近日,一则关于阿斯巴甜可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可能致癌物”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甜味剂,阿斯巴甜的安全性问题牵动着众多消费者的心。那么,阿斯巴甜到底会不会致癌?我们还能放心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吗?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
阿斯巴甜可能被列为2B级致癌物,这意味着什么?
根据路透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计划在近期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2B级)。这一分类与汽油发动机废气、手机射频电磁波等物质相同。然而,这个分类并不意味着阿斯巴甜具有高致癌风险。
世卫组织的癌症预防学专家Timothy R. Rebbeck博士指出,IARC的分类是基于证据的确定性,而不是风险程度。例如,1级致癌物(如烟草、酒精)的风险远高于2B级物质。一个人只有在大量摄入含阿斯巴甜的饮料后(对普通成人而言,一天摄入超过12罐以上),才会超过建议的安全限量。
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评估:权威机构怎么说?
自1981年起,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就将阿斯巴甜的安全限值设定为40毫克/公斤体重。这意味着一个体重68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可以安全摄入2720毫克阿斯巴甜。考虑到一罐12盎司的无糖汽水大约含有200毫克阿斯巴甜,这意味着每天饮用17罐才可能超过安全限量。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长期将阿斯巴甜列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尽管有一些研究表明阿斯巴甜可能与某些癌症风险轻微增加有关,但这些研究结果存在争议,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阿斯巴甜会增加人类患癌风险。
阿斯巴甜的研究现状:争议焦点在哪里?
阿斯巴甜是食品工业中研究最充分的添加剂之一。一些研究显示,长期或大量摄入阿斯巴甜可能带来一些健康隐患,如影响代谢、增加患癌风险等。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基于动物实验或观察性研究,结果并不完全适用于人类。
值得注意的是,世卫组织在今年5月发布的《非糖甜味剂使用指南》中指出,使用非糖甜味剂在降低体脂方面没有长期益处,长期使用还可能带来潜在不良影响,如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成人死亡率的风险。
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
面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争议,消费者应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呢?
适量饮用:在安全限量范围内,偶尔饮用含阿斯巴甜的饮料是安全的。但应避免长期大量饮用。
多样化选择:市面上有许多不含人工甜味剂的健康饮品,如普通矿泉水、气泡水等,可以作为更好的替代选择。
健康生活方式:与其过分关注单一食品添加剂,不如将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上,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
专家问答:解答您的疑惑
问: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致癌物后,我还能喝无糖可乐吗?
答:偶尔饮用无糖可乐是安全的,但应控制饮用量。对于体重68公斤的成年人来说,每天饮用量不应超过17罐。
问:除了阿斯巴甜,还有哪些常见的非糖甜味剂?
答:市面上常用的非糖甜味剂还包括安赛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等。这些甜味剂也应适量使用。
问:我应该如何降低患癌风险?
答:与其过分担心阿斯巴甜,不如关注更明确的致癌因素,如吸烟、饮酒、过度日晒等。同时,保持健康体重、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生活方式对降低患癌风险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阿斯巴甜可能被列为“可能致癌物”这一消息确实令人关注,但消费者无需过度恐慌。在安全限量范围内,偶尔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是安全的。关键是要保持均衡饮食,培养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