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从司机到旅客,一场横跨亚欧的旅程
中欧班列:从司机到旅客,一场横跨亚欧的旅程
2024年7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欧班列第10万列从中国驶出,标志着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旅程中,李峰作为“第一棒”司机,亲历了这趟班列的启程。从他的视角,我们可以一窥中欧班列背后的故事。
司机的一天:9.8公里的“国际之旅”
56岁的李峰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机务段满洲里运用车间的一名火车司机。他的工作看似简单,却责任重大:负责将中欧班列从满洲里国门牵引到俄罗斯的后贝加尔站,全程仅9.8公里,用时19分钟。
“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将中欧班列从满洲里国门牵引到俄罗斯的后贝加尔站。等到中欧班列在俄方换装后,再把空车拉回满洲里。”张晓军虽然年过半百,但身姿依旧挺拔。他说,和同事在执行乘务作业时,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动作统一,标准规范。“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一定要不辱使命”。
然而,这短短的19分钟并不轻松。境外铁路线全线都是7.5‰坡道,司机需要时刻保持精力集中,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操作。张晓军说:“我们必须根据天气等情况做好充分预想,运行中精力集中,时刻根据线路纵断面等情况,预防性撒砂、调整牵引力,防止机车空转。”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语言不通和严格的检查程序,司机们经常需要在车上等待很长时间,最长的一次,他的同事曾连续等待了36个小时,吃喝拉撒睡都要在狭小的车上解决。
旅客指南:如何享受这趟跨国之旅
对于普通旅客来说,中欧班列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次独特的旅行体验。截至2024年7月,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24个城市以及亚洲11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超8.9万列,发送货物超过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
选择出发城市时,建议优先考虑武汉、郑州或成都等城市,这些地方都有便捷的中欧班列连接。购票方面,由于舱位紧张,建议提前预订。班列的运行时间通常为7至15天,具体取决于目的地。
为了确保旅途舒适,建议携带适合长途旅行的书籍或音乐。同时,准备一些小零食和水,尤其是在途经偏远地区时,可能找不到便利店。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沿途的风景绝对值得记录,从广袤的草原到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都是绝佳的拍摄素材。
天气因素:不可忽视的变量
天气变化是影响中欧班列运行的重要因素。司机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操作,特别是在境外铁路线全线都是7.5‰坡道的情况下,更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对于旅客来说,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行程,可以确保旅途更加顺畅。
一条连接世界的“新丝绸之路”
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从2011年首次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已成为深化国际合作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提升了跨境运输效率,还为全球供应链稳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对于像李峰这样的司机来说,看到中欧班列载着“中国制造”跨越山海,远赴欧洲,感到无比荣幸。“中欧班列刚开行的时候,一天也就一两列车,运送的东西都是日用品、小商品,现在每天都得10多列,小到牙膏牙刷,大到机械设备,包括飞机零配件,再到汽车、电脑,你能想到的基本上都在车上”。张晓军笑着说,看着中欧班列载着“中国制造”跨越山海,远赴欧洲,出境火车司机们都会感觉无比荣幸。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大动脉,中欧班列已联结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的产供链生命线。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是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沿线各国人民在移动中相遇、相识、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