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超声科普—脂肪肝的那些事儿
健康科普丨超声科普—脂肪肝的那些事儿
脂肪肝是门诊中常见的疾病,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脂肪肝的定义、症状、超声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建议。
什么是脂肪肝
简单地说,我们正常人的肝脏里有一点脂肪是没问题的。可要是脂肪超过了一定的量,我们的肝脏就会被过多的脂肪“占领”,那就形成了脂肪肝。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总重量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若肝细胞中脂肪沉着蓄积量超过5%则为脂肪肝,是一种病理状态,也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某些脂肪肝患者的总脂量可达40%-50%甚至60%以上,其中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
在病因方面,脂肪肝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损伤肝功能,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肥胖、糖尿病或药物毒副作用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引起的。
临床症状
轻度脂肪肝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超声检查中偶然发现。随着病情的加重,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右上腹隐痛或肝区疼痛等症状。
超声如何诊断脂肪肝
超声就像是医生的“透视眼”,通过向人体发射高频声波,声波在肝脏组织中传播和反射,形成特定的图像,从而让医生透过肚皮看到肝脏内部情况。正常的肝脏图像看起来质地均匀、回声正常,可要是里边的脂肪变多了,就像是有一团浓雾遮住了肝脏,图像就变得模模糊糊的,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肝脏的内部回声细密、增强,肝脏后面的回声会衰减、变弱,肝脏轮廓和肝内血管也显示的没那么清楚。
优缺点
超声诊断脂肪肝有不少优点。首先它对患者没有任何创伤和痛苦,也不存在辐射危害。其次它操作相对简单,能快速给出结果。且超声设备在国内已相对普及,无论是在大型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都能进行这项检查。
不过,超声诊断脂肪肝也并非十全十美。如果患者腹部脂肪过厚、肠道内气体较多,可能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诊断的准确性。因此临床医生还会结合抽血、腹部CT等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患者病情。
为了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患者在检查前一晚应尽量不吃油腻和高脂肪食物,并且保持空腹至少8小时,以免引起肠道积气,干扰检查结果。
脂肪肝患者需注意
很多朋友检查出脂肪肝后都会特别焦虑,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甚至因此吃不好、睡不香。其实脂肪肝并没有那么可怕,大多数脂肪肝是可逆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生活习惯来减轻甚至治愈这种疾病。
- 调整膳食结构。少吃油炸、油腻食品,比如红烧肉、炸鸡、烧烤等;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 合理增加运动。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调整饮食的同时也要注意多运动,尽量不要久坐、久躺。工作、学习之余做做运动,既锻炼了身体也能放松心情。
减少酒精摄入。少喝酒甚至不喝酒。酒精对肝脏损害非常大,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肝脏分解、转化进行“排毒”,长期大量酗酒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甚至肝炎。
改善作息规律。脂肪肝病人平时要注意休息,尽量不要熬夜,让肝脏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
另外,如果是其他疾病引发的脂肪肝,如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
最后提醒大家,发现脂肪肝后,记得定期进行超声复查,看看脂肪肝有没有好转。如果脂肪肝持续存在,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咨询,必要时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