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津滨海新区潮音寺:六百年古刹见证沽口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津滨海新区潮音寺:六百年古刹见证沽口变迁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bgjz.com/8770.html

天津滨海新区的潮音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历经六百余年沧桑。这座古刹不仅见证了大沽口地区的变迁,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民间传说中的观音显灵,到明清皇帝的亲临修缮,再到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潮音寺以其独特的地位,成为了滨海新区的一处重要文化地标。

潮音寺历史

关于潮音寺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大沽地区以打鱼为生的刘氏兄弟,在海上遇险,饥寒交迫之际,遇到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用几粒米煮出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并提出要随船北上。兄弟俩欣然应允,一路风平浪静,不久便回到西沽。上岸后,老奶奶在酸枣树下休息,突然化作一尊泥像,头上冒出一股清烟。当地居民这才明白这是观音菩萨显灵,于是集资在酸枣树旁建起三间茅屋庙宇,名为南海大寺。

明朝嘉靖年间,大沽口一带倭寇猖獗,嘉靖皇帝拨银重修南海大寺,改土木结构为砖瓦结构,并御笔题额“潮音寺”。清代时期,潮音寺因地处南粮北运和北盐南运的起始地,又系保卫京畿的要塞,受到历代皇帝重视。康熙帝于1690年下令拨款修葺,乾隆帝也曾微服私访。

潮音寺在明清时期多次重修,其中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修葺工程较大,特勒石纪盛。该碑在20世纪90年代重修潮音寺时被发现,碑文记载了重修过程,碑系乡人陈尚中、王升等十三人首议,乡里信众捐款,官方拨银资助而刻成。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直隶总督谭廷襄曾调派天津水会六百余人驻军潮音寺。曾任民国总统的曹锟,出生在潮音寺西南侧,1881年拜谒潮音寺后去小站应募袁世凯的新兵,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曹锟被封为一等伯。后来曹锟回乡为表示对潮音寺的敬重,特意在远离潮音寺五里的万年桥下马,步行进庙上香,并捐两万大洋重修潮音寺。这是新中国成立前潮音寺最后一次修葺。

1949年以后,香火渐衰。到“文革”期间,寺院的前、中大殿均拆除,后殿内的五百罗汉被毁。1992年,潮音寺重新修建,当地渔民纷纷捐款捐物。如今每逢吉日,人们仍会焚香膜拜,香火不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