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授解读:如何科学提升青少年自控力
北师大教授解读:如何科学提升青少年自控力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陈会昌教授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控制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乃至人生发展。然而,为什么青少年往往表现出冲动、缺乏自控的特点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原理。
科学解读:青少年自控力为何较弱?
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控力较弱与其大脑发育特点密切相关。青少年时期,大脑前额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而前额叶正是负责决策、判断和控制冲动的重要区域。这种生理特点使得青少年在面对诱惑时更容易做出冲动的选择。
此外,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同伴关系、身份认同等多重挑战。这些因素相互交织,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培养自控力的具体方法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自控力呢?以下是一些经过研究验证的实用方法:
设定合理目标
目标设定应遵循SMART原则:具体(Specific)、可测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时限性(Time-bound)。例如,与其设定“我要提高数学成绩”这样模糊的目标,不如设定“我将在一个月内将数学成绩从70分提高到80分”。
及时有效的反馈
研究表明,即时反馈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家长和老师应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值得鼓励。同时,反馈应具体且具有指导性,帮助孩子明确改进方向。
认知策略训练
权衡现在与未来:帮助孩子理解延迟满足的价值。可以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如“如果你现在少玩一会儿游戏,将来就能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事先提醒:在孩子容易分心的情况下提前给予提醒,帮助他们保持专注。
游戏带入:鼓励孩子将自己想象成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模仿其行为,从而增强自控力。
良好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控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在温暖、支持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其自控力水平普遍较高。
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信守承诺: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环境的可靠性和安全感。
适度放手: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
建立信任:当孩子出现自控力不足的情况时,避免过度责备,而是给予理解和支持。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缺乏自控力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冒险行为。研究显示,青少年时期是冒险行为的高发期,如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等。这些行为不仅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培养青少年的自控力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
结语
青少年自控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自控力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方法,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帮助青少年建立起强大的自控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