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技术攻关、降低成本……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还有几道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技术攻关、降低成本……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还有几道坎?

引用
新华网
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823/01d29b277ac940889c816272a69e1865/c.html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人形机器人大放异彩。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天工"展示了上楼梯、穿越障碍、下坡道等精准动作,甚至还能像观众一样参观巡馆。优必选科技则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包括车辆质检、零部件分拣和货物搬运等。

然而,在现场观察中也发现,部分人形机器人在行走时仍显摇晃,需要人工操控并加挂绳索等辅助装置。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在2022年及之前较长时期内,主要处于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阶段,进入应用场景和规模化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尚处于初期阶段,一些人形机器人的灵敏度和完成率仅达到人工能力的20%左右。


人形机器人在弹琴。

核心零部件精度不足是产业发展瓶颈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核心零部件的功能精度不足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小米机器人团队负责人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上肢精度大约在厘米级,与工业级所需的0.01毫米精度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此外,精密零部件缺乏和制造工艺有待提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业界专家建议,应建立核心零部件的完整产业标准和发展计划,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以进一步降低机器人各部件成本。


人形机器人在搬运零部件。

培训场景不足限制应用场景拓展

培训场景不足也限制了人形机器人在各类复杂生产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技术负责人车正平表示,人形机器人还处在成长阶段,从实验室到工厂应用需要的是成熟、稳定的产品。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空气、温度、光线等都会对人形机器人的判断和行为造成影响。

人才短缺制约批量化生产

在队伍建设方面,机器人制造技术人才和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人形机器人批量化生产需求。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表示,国内企业更多聚焦软件设计,亟需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机器人制造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以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政策支持与研发创新带来发展新机遇

尽管商业化落地仍面临诸多障碍,但我国丰富的产业生态和消费场景、完整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以及技术研究领域的创新提速等优势,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政策层面,我国针对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的布局正在提速。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设立"时间表",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研发层面,各地研发创新平台正在发力。2023年底,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并于今年4月发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今年5月,我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揭牌,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青龙"不久后亮相,能使用工具在小米里挑芝麻;"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等首批7个省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已于今年3月启动。

各类利好让业界对产业未来充满信心。谭旻表示,相信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耐力和研发定力,在与世界各国的比拼中不会落在下风,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将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