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创新实践:养老院适老化改造的探索与突破
政策引领创新实践:养老院适老化改造的探索与突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政策引领:24部门联合发文推进养老服务消费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为养老服务发展指明方向。2024年10月,民政部、商务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19条具体措施,旨在有效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推进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和产品用品的研发应用,将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重点支持范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严格落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政策和有关税费优惠政策。
创新实践:多地探索适老化改造新模式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积极探索适老化改造的新模式、新路径,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浙江: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通过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依托智慧化信息系统和网格化延伸服务,实现对建床老年人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目前,杭州市已在7个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累计建床2000余张。
79岁的华吾水老人是这一项目的受益者。她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老伴儿去世后独自生活。通过家庭养老床位,她家不仅安装了监测睡眠、心率、血压的智能设备,还配备了生命体征检测设备等,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服务机构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山东: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响应效率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依托12349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16个镇街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普惠性智慧居家安全改造。平台通过智能互动终端、SOS一键呼叫警报器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安全守护。
截至2023年底,山东省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完成适老化改造11.4万户。泰安市投资500万元建设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接入养老服务组织近800家,目前平台已“入驻”老年人76.9万人,累计开展服务1.6万人次。
湖北: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
武汉市洪山区平安花园小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解决了路不平、房顶漏、下水堵、停车难等实际问题,并新增了读书室等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收集各类意见上百条,确保改造方案贴近居民需求。
多方联动:构建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发力。《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的三方协同机制,明确政府、市场、社会的职责定位。
政府层面,各级民政部门将适老化改造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民生实事项目,逐级落实相关责任。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慈善+适老化改造”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提供支持和帮助。
企业层面,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投身智慧养老领域,开发各类智能设备和应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例如,杭州某科技公司开发的“养老服务电子地图”,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周边养老服务资源。
社会层面,各类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养老服务一线,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服务。在山东邹平,当地通过公益创投、项目捐赠等方式,吸引爱心人士积极参与适老化改造,打造扶老助老优秀品牌。
未来展望: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专家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老人提供稳定的服务保障。同时,完善养老服务法律体系,保障老年人和养老服务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职业体系建设,实施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行动。支持养老服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和职业资格评价,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三是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建立更密集的服务网络,合理布局服务设施。吸引专业人才投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提高收入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四是推动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研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如智能监测设备、康复辅助器具等。同时,加强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五是注重评估反馈。建立养老服务效果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各项政策和服务的实施效果,确保资源投入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但也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我们一定能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