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警惕!大数据时代的征信骗局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警惕!大数据时代的征信骗局揭秘

引用
光明网
10
来源
1.
https://legal.gmw.cn/2024-05/27/content_37346783.htm
2.
https://www.sohu.com/a/852864775_121119345
3.
https://news.cctv.com/2024/12/08/ARTIh9vQ9NheeyPPjQlc3zzl241208.shtml
4.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5574286/index.html
5.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4/content_6948633.htm
6.
https://www.nfra.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1192306&itemId=915
7.
https://www.shanwei.gov.cn/swkjj/zhuanti/kpzl/content/post_1055002.html
8.
https://www.shpt.gov.cn/fyzx-fy/20240920/953017.html
9.
https://gat.fujian.gov.cn/ztzl/fjjffpzxrx/spjq/202409/t20240925_6528818.htm
10.
https://www.cac.gov.cn/2024-09/30/c_1729384458225527.htm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近期,一起发生在青海西宁的征信诈骗案再次敲响了警钟,揭示了不法分子如何利用个人信用报告实施精准诈骗。

01

从"征信白户"到诈骗工具:一个令人警醒的案例

2024年4月,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贷款诈骗案。这起案件中,诈骗团伙利用"征信白户"(即征信良好但无房无车无资产的人员)通过伪造房产证、公积金证明等材料,从银行骗取贷款。

诈骗团伙的主要手法如下:

  1. 锁定目标:选择征信良好但缺乏金融知识的农村居民作为目标
  2. 伪造材料:制作与"白户"身份信息一致的虚假房产证、公积金证明
  3. 线上申请:通过线上系统提交贷款申请,并使用"白户"手机进行扫脸认证
  4. 面签合同:组织"白户"到贷款银行所在地,签订虚假的房屋装修贷款合同
  5. 资金转移:贷款到账后,诈骗团伙将资金全部取走,并按比例分成
  6. 风险规避:开设"风控账户",预留6个月还款资金,以延缓银行发现时间

这起案件中,诈骗团伙共骗取银行贷款百万余元,涉及6名受害者。最终,主犯张某、朱某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和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02

征信诈骗的常见手法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征信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以下是目前常见的几种诈骗类型:

  1. 假冒金融机构: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冒充正规金融机构,声称提供高额贷款或信用额度提升服务,诱骗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和资金。

  2. 非法代理注销:一些不法分子声称可以代理消费者注销信用卡、贷款等业务,恢复个人征信,并收取高额手续费。实际上,这些服务往往是诈骗陷阱。

  3. 征信修复骗局: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个人征信的担忧,声称可以帮助"修复"征信记录,从而骗取高额费用。事实上,征信记录一旦产生,无法人为修改或删除。

  4. 虚假信用评估:一些网站或APP以提供免费信用评估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实则用于盗刷银行卡等违法行为。

03

个人信用报告:你的"经济身份证"

个人信用报告为何如此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贷款审批、利率和额度,还可能影响信用卡申请、租房、保险购买,甚至某些行业的就业机会。正如河南省渑池县人民法院法官葛秋燕所说:"个人信用关乎一个人的信用评价,良好的信用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注意保护好。"

04

如何保护你的征信安全?

面对日益猖獗的征信诈骗,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经济身份证"?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专家提供了以下建议:

  1. 提高警惕性:对陌生电话、短信、邮件等信息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对方的承诺和诱导。

  2. 保护个人信息:避免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定期检查银行账户和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了解征信知识:学习个人征信相关知识,包括征信记录的构成、查询方法及对个人信用的影响。

  4.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遇到可疑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权益。

  5. 谨慎授权:在授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要谨慎,确保授权对象可靠,授权用途合法。

  6. 及时报案: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盗用或遭遇诈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反映情况。

05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尤其是个人信用报告的安全防护变得尤为重要。犯罪分子利用个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其中个人信用报告成为了他们瞄准的目标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醒公众提高警惕,防范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并冒充客服或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行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经济身份证",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个人信用报告的内涵与外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