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石窟:见证千年浪漫的璀璨明珠
甘肃石窟:见证千年浪漫的璀璨明珠
石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丝绸之路甘肃段一千多公里的沿线上,现保留着近百处规模不等的石窟,它们如一串串明珠,镶嵌于酷似如意的甘肃大地上。
敦煌莫高窟
在美丽的敦煌,有一个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也被称为“大漠里的美术馆”,它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1600年的北凉,自那之后,历代匠人接力千余年,在这里开凿洞窟。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斌银 摄影)
莫高窟保存了735个洞窟、4.5万多平方米的壁画、2000余尊泥质彩塑,规模最大的洞窟占地268平方米,规模最小的高度还不足一尺。
莫高窟之美,在于大胆绚丽又和谐典雅的色彩。五色杂陈的仙禽、红消绿冷的飞天、璀璨华丽的珠翠……绝美敦煌色沉淀在了民族审美的基因里。
△九色鹿本生(局部)
△反弹琵琶
△都督夫人礼佛图(临摹品局部)
莫高窟之美,在于温和恬淡又灵动的气韵。这尊唐代的彩塑菩萨像,有着健壮宽厚的肩膊、圆润的面部,凝结着唐代人们所向往的丰腴美。眼睛微垂,更显柔和安详。
莫高窟之美,在于繁复又讲究的细节。杨柳依依,修竹挺拔,只需看一眼,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机。
然而,由于风沙等的侵袭,沙漠中的瑰宝是脆弱的。为了呵护敦煌之美,常书鸿、段文杰、李承仙、樊锦诗、赵声良……几代人怀抱热忱扎根荒野,从青春到白发。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也正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
△渲染合成的数字藏经洞,登录小程序“云游敦煌”即可体验。
天水麦积山石窟
穿越历史的晨钟暮鼓,古老的“东方雕塑陈列馆”在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熠熠生辉。
2023年5月31日拍摄的“麦积烟雨”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600多年前,后秦皇帝姚兴在陇右名胜天水麦积山的崖壁上开凿了第一座洞窟,历代王朝营建重修,数代能工巧匠呕心沥血,被誉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在秦岭山脉中惊艳问世。
2019年12月26日,游客在麦积山石窟参观游览(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麦积山石窟坐落于天水市区东南45公里的西秦岭之中,因其山势如农家麦垛,西魏时即称“麦积崖”,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一尊尊大佛塑像栩栩如生,一个个璀璨佛国隐匿其中。
这是2022年6月9日拍摄的麦积山石窟造像。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023年7月30日,游客在麦积山石窟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第133库内的小沙弥塑像,精美绝伦细腻入微的刻画,为其赢得“东方微笑”的美誉。历经岁月冲刷洗礼,至今依旧栩栩如生。
这是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小沙弥立像,因微笑迷人,被誉为“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供图)
酒泉瓜州榆林窟
榆林窟,又叫东千佛洞,而西千佛洞,就是莫高窟。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瓜州县城南约70公里的戈壁峡谷中,清澈湍急的榆林河从峡谷中穿流而过,两岸榆树成林,因此得名榆林窟。
窟内彩塑精美、壁画斑斓,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同敦煌莫高窟一脉相承。
武威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俗名大佛寺、广善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南50公里处的天梯山北麓,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晚期的北凉,距今有16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被史学界尊誉为“石窟鼻祖”“石窟源头”。
天梯山石窟现存文物有塑像70余尊,壁画300多平方米,它是研究我国民族史、古代语言文学、古代艺术等方面极为宝贵的史料。
临夏永靖炳灵寺石窟
在黄河深处的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水库,坐落着一座距今1600多年的“宝藏石窟”,这就是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如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镶嵌在黄河北岸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峭壁上,虽没有敦煌莫高窟那么举世闻名,但历经1600多年的沧桑发展,炳灵寺赋予了珍贵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这是2023年9月2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82窟北周石雕造像。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2023年9月2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71龛唐代石胎泥塑大佛。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依托特殊地理位置,千百年来,炳灵寺融会贯通东西方和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群星闪耀”的多元艺术格局。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余晖,目睹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国化成果“秀骨清像”,还能领略隋唐艺术成熟之美,饱览汉藏文化精品。
这是2023年9月2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壁画。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2023年9月20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周围黄河及石林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庆阳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蒲、茹两河交汇处的覆钟山下,其在长200米、高20米的空间内分上下层开龛造像,窟龛密集,犹如蜂房,现存窟龛300余个,为陇东规模最大的石窟。
在1500多年后的今天,北石窟寺作为陇东地区一处窟群集中、造像数量巨大、历史信息丰富、艺术价值极高、延续时间很长的典型石窟文化遗存,依然焕发着迷人的光彩。
平凉泾川王母宫石窟
王母宫石窟位于泾川县城西北的回中山下,是陇东少见的规模最大的中心塔柱窟。泾川县境的泾河两岸还有大大小小的石窟多处,号称“百里石窟长廊”,其中的罗汉洞、丈八寺等还有不少遗存。
玉门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开凿于五代宋初,位于玉门市昌马镇水峡村,昌马石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彩绘和彩塑的手法新颖,形象逼真、风格色丽,大多数壁画入选《河西石窟图谱》。
昌马石窟不仅是佛教东传的早期见证,还对研究我国西北尤其是河西地区历史、文化、区域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张掖马蹄寺石窟
你见过开凿在高约百米崖壁上的石窟吗?地处祁连山脚下的马蹄寺石窟,与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并称为“河西佛教圣地三大艺术宝窟”,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其中的“三十三天石窟”位于马蹄寺北寺,共有七层呈宝塔形,开凿于悬崖绝壁上的二十一个石窟,形如一座佛像塔镶嵌在百米多高的绝壁悬崖之上,令人叹为观止。
马蹄寺石窟群包括马蹄寺南北二寺、上中下观音洞、金塔寺、千佛洞等,现存石窟总数达70多个。
天水武山水帘洞石窟
位于天水武山县城二十五公里的鲁班峡谷中的水帘洞石窟,掩映于百花和苍翠之中,静谧安详,开凿于峡谷中的悬崖峭壁之上。
水帘洞石窟群中的造像手法概括简练,豪放浑圆,体现出一种崇高庄重的气质和神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展现多元文化的交流。
甘肃这些“宝藏石窟”,让我们领略到了千年前古人非凡的智慧,感受到了流传至今强大的生命力量。这个夏天,快来甘肃打卡~~~
游览石窟,轻触历史,一起见证灿烂的文化遗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