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专家详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与预防
西京医院专家详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与预防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和我国主要的卫生挑战,但通过科学预防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西京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王九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明确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就是常说的消化道传播,比如吃了受污染的食物、饮用了受污染的水源就有可能感染。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生活传播、母婴传播,其中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多发生在围产期,母亲乙肝病毒(HBV)阳性,通过血液和体液将其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针具、输血(特别是在血液筛查标准较低的地区)以及其他暴露于受感染血液的医疗操作。
丁型肝炎:只有在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感染丁型肝炎病毒。它可以加剧乙型肝炎的病情,导致更严重的肝脏损伤。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王九萍教授强调,预防病毒性肝炎关键在于疫苗接种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疫苗接种: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均有有效的疫苗。其中,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是降低我国乙肝感染率的关键因素。自2002年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流行率已从1992年的9.67%降至2020年的0.30%。
卫生习惯:由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所以确保食品和水源的安全,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比如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进餐前和如厕后;只饮用已煮沸或经过滤的水,特别是在疾病高发地区;充分煮熟所有食物,特别是肉类和海鲜。
避免高风险行为:对于乙型和丙型肝炎,应避免使用未消毒的针具,不共用针具,包括注射药物用的针具、纹身或穿孔用具。确保所有医疗操作使用的设备均已彻底消毒。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通过性接触传播病毒的风险。
血液制品的安全:确保输血和血液制品经过适当筛查,避免使用受污染的血液。
专家提醒
虽然我国在减少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目前慢性HBV感染者人数仍高达7500万,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王九萍教授特别指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分别为24%和6.4%,远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目标(诊断率90%、治疗率80%)。因此,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加强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通过遵循专家建议,采取科学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