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个字引发的争议:刘半农与“她”字的百年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个字引发的争议:刘半农与“她”字的百年故事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JTHTVT0553Y2G4.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4JQB9305564UR0.html
3.
https://www.sohu.com/a/762653912_101025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12/09/81246728_1123062963.shtml
5.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eafd86e4b09dde337fa55f.html
6.
https://mob.benliuwang.com/wenku/Details/1112063
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9290700
8.
https://www.jcthplus.org/article/the-power-of-expressive-writing

1920年,一首名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诗歌在文坛引起轩然大波。这首诗的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语言学家刘半农,而引发争议的并非诗歌本身,而是诗中那个看似平常的“她”字。

01

为什么需要“她”字?

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但汉语在表达上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第三人称代词缺乏性别区分。在英语中,he和she清晰地指代男性和女性,而在汉语中,无论是文言文的“之”、“其”,还是白话文的“他”,都无法区分性别。这不仅给文学创作和翻译带来了不便,也反映了语言在表达性别平等上的局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半农借鉴英文中的“he”和“she”,提出用“她”专指女性。这个提议最初在《新青年》杂志上引发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区分性别差异,但很快,这个提议就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02

“她”字引发的争议

反对者主要来自两个阵营:一是保守势力,他们认为这种语言创新是对传统的背叛;二是部分女性群体,她们认为“她”字的出现是对女性的歧视。

《妇女共鸣》杂志发表文章,明确表示拒绝使用“她”字,理由是“这个字的构造去掉了‘人’字旁,如果使用这个字是不把女性当人,这是对女性人格的公然侮辱。”一些保守势力的男性甚至扬言要收拾刘半农,替广大女性出一口气。

面对质疑,支持者们展开了有力的回击。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领袖认可“她”字的价值,并在作品中推广使用。他们认为,语言应该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而“她”字的出现恰恰体现了对女性身份的尊重。

03

从争议到接受

尽管争议不断,但“她”字在实际使用中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许多青年作家开始在作品中使用“她”字,如康白情的《社会》、王统照的《她为什么死?》等。这些作品不仅使用了“她”字,更通过文学创作探讨了女性解放的时代主题。

1928年,语言学家赵元任将《教我如何不想她》谱成乐曲,使其广为流传。这首诗中,“她”字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既是对恋人的思念,也是对祖国的眷恋。这种艺术化的表达进一步推动了“她”字的普及。

最终,教育部将“她”字收录进字典,标志着其正式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反映了社会对性别平等观念的逐步认同。

04

“她”字的意义

“她”字的诞生和普及,不仅是语言表达上的进步,更体现了社会思想的变革。它打破了传统语言中对女性的模糊处理,体现了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尊重。从最初的争议到最终的广泛接受,“她”字见证了中国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今天,当我们自然而然地使用“她”字时,不应忘记它背后承载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语言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性别平等的不懈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