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士亲王号资金困境,英国航母未来何去何从?
威尔士亲王号资金困境,英国航母未来何去何从?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可能将耗资35亿英镑建造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封存或出售,以应对资金短缺问题。尽管这一说法随后被英国海军发言人否认,但结合该航母目前的实际情况,这一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威尔士亲王号:命运多舛的海上巨兽
作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2号舰,“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自问世以来就被寄予厚望,被视为英国重振海上雄风的利器。该航母采用先进的双舰岛设计和全电推进系统,最高航速可达27节,纸面数据显示其多项指标在同级别航母中排名靠前。
然而,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该型航母整体性能存在明显不足。首先,放弃了更为强劲的核动力,转而采用燃气轮机为主要动力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其次,为了节约成本,英国决定直接使用美军F-35B舰载机,导致实际搭载数量远低于预期。此外,该型航母自卫武器系统配置较低,仅配备了3座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和4座DS30B型30毫米舰炮,自卫能力受到外界质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在服役后问题频出。2022年8月,该航母在前往美加英联合军演途中,右舷螺旋桨轴意外断裂并被拆除,抢修时间超过半年。2020年,该航母接连发生两起严重的漏水事故,其中一次动力舱内积水深度达1米,导致多台电气设备受损。更令人咋舌的是,该航母甚至沦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备份舰”,机油、飞机升降机的传动链、燃料舱中的过滤器等多种装备不断被调用。
英国航母力量的兴衰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航母的国家之一,曾通过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赢得“日不落帝国”称号。在二战期间,英国大力发展护航航母以应对德国潜艇威胁,开创了航母反潜的新纪元。
然而,近年来英国航母力量的发展却陷入困境。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维护成本高昂,不仅包括各类燃料、人力、保养成本,还要考虑到器材损耗率、弹药消耗量和装备折旧率等因素。据统计,英国2023年国防支出约合600多亿美元,两艘航母的维护成本占据了较大比例。此外,英国皇家海军的“带刀护卫体系”力量薄弱,实际出勤率较低,唯一一艘能为两艘航母提供补给的维多利亚堡号补给舰也即将退役,这使得英国航母的前景不容乐观。
潜在买家:澳大利亚与印度
面对“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困境,澳大利亚和印度被认为是潜在的买家。澳大利亚作为AUKUS盟友,对英国航母表现出浓厚兴趣。而印度则一直积极发展海军力量,计划到2035年拥有175艘舰艇,并且印度有丰富的航母运营经验,自1961年以来一直保持至少一艘航母在役。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航母交易的先例虽然不多,但并非没有先例。泰国皇家海军的“查克里·纳吕贝特”号轻型航母就是从西班牙订购的一手新造航母。此外,中国076型两栖攻击舰的出现也为一些希望获得轻型或中型航母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未来展望
尽管官方否认了出售计划,但“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去留仍充满不确定性。如果最终决定出售,该航母可能会被封存或转让给其他国家。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英国海军面临的现实困境,也可能对国际军事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作为航空母舰的故乡,英国在二战后经历了航母力量的起伏。如今,随着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服役,英国试图重振海上雄风。然而,“威尔士亲王”号的命运似乎仍充满不确定性,这不仅考验着英国海军的实力,也牵动着全球军事观察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