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园到茶馆:一对夫妻的创业故事
从茶园到茶馆:一对夫妻的创业故事
在广东龙门县的深山之中,有一家名为“老婆红茶馆”的特色茶馆,以其独特的龙门桂圆红茶而闻名。这家茶馆的背后,是一对夫妻的创业故事,以及他们对传统茶文化的执着追求。
从茶农到茶商: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刘柏光和他的妻子。2013年,他们开始在龙门县的路溪乡种植山茶。路溪乡位于龙门县的东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地方。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产出的茶叶品质优良。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由于缺乏经验,他们的茶园产量不高,品质也不稳定。但是,刘柏光夫妇并没有放弃。他们开始学习传统的制茶工艺,研究如何提高茶叶的品质。他们发现,传统的手工炒茶工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香气和口感。于是,他们决定坚持手工制茶,不使用任何机器设备。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茶园逐渐扩大,茶叶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2018年,他们注册了“路溪公大坑”茶叶商标,成立了合作社,带领其他茶农共同发展。他们的合作社不仅为茶农提供技术支持,还帮助他们销售茶叶,提高了茶农的收入。
一杯好茶的诞生: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结合
刘柏光夫妇坚持使用传统的手工炒茶工艺,这是他们茶叶品质的保证。他们采用的是龙门县特有的桂圆红茶制作工艺,这种工艺需要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等多个环节。
采摘:他们只采摘最嫩的茶芽和叶片,确保茶叶的鲜嫩度。
萎凋: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摊放在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失去一部分水分,这个过程需要6-8小时。
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竹制的揉捻机中,通过手工揉捻,使茶叶卷曲成条形,这个过程需要30-40分钟。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竹制的发酵篮中,让其自然发酵,这个过程需要2-3小时。
烘干:最后,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在竹制的烘干机中,用低温烘干,这个过程需要1-2小时。
这种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虽然耗时耗力,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香气和口感,使茶叶具有独特的花果香和蜜香,滋味醇厚甘甜。
老婆红茶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2020年,刘柏光夫妇在龙门县城开了一家名为“老婆红茶馆”的茶馆,专门经营他们自己生产的龙门桂圆红茶。茶馆的装修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传统的茶文化气息。茶馆的招牌茶饮是他们精心调配的红茶,采用9种精选红茶搭配15种香料及6种独家秘方调配而成,每一款茶饮都根据顾客需求现场调制,确保个性化体验。
茶馆的特色之一是ASMR沉浸式体验。通过仿真人头录音技术捕捉细腻音效,如茶叶研磨声,为顾客带来治愈的听觉享受。此外,茶馆还设计了萌系兽耳角色互动,店员与顾客均设计为兽耳形象,增添趣味性的同时提供温馨服务。
未来可期: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刘柏光夫妇的创业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创新和传承的故事。他们坚持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不断创新和改进,最终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他们的故事,也是中国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缩影。
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贵州的茶文化,从夜郎古国的茶马古道走来,从高山深壑的迷雾深处走来,在时光的隧道上定格,滋养黔人,芬芳国人,纵横千古,飘向海外。
刘柏光夫妇的创业故事,展现了新一代茶人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制茶工艺,还创新了经营模式,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茶产业,传承和发扬中国的茶文化。
如今,老婆红茶馆已经成为龙门县的一张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和体验。刘柏光夫妇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当地茶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