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真的能护心吗?专家揭秘
纳豆激酶真的能护心吗?专家揭秘
近年来,纳豆激酶作为一种从大豆中提取的酶,因其在心血管保护方面的潜在功效而备受关注。它具有很强的血栓溶解作用,能够辅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有助于改善血管状况,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然而,纳豆激酶并非适合所有人群,特别是患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需谨慎使用。专家建议,在服用前应咨询医生并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合理控制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纳豆激酶的作用机制
纳豆激酶是一种在纳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丝氨酸蛋白酶。研究表明,纳豆激酶可以溶解纤维蛋白原,这是血液凝结成块、形成血栓的主要物质。通过促进纤维蛋白的分解,纳豆激酶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高血压、缺血性中风及心脏病的风险。
此外,纳豆激酶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的作用。小样本临床研究证实,纳豆激酶对高血压前期和一级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降压效果,主要针对收缩压在13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100毫米汞柱之间的高血压患者。同时,纳豆激酶对于高脂血症人群,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脂的作用。
专家观点和临床研究
在2024年7月举办的《新的发现·让生命更精彩“心脑血管健康重磅营养素——纳豆激酶”2024产业专家交流会》上,多位专家对纳豆激酶的功效给予了肯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毕齐教授解读了《纳豆激酶在血管病危险人群应用专家建议》,指出纳豆激酶用于具有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及卒中患者可能获益。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林宜光教授通过详实的科研文献及临床研究,解读纳豆激酶临床的应用。林教授指出,2022年双骏生物科研团队于《心血管医学前沿》发表的研究提示,纳豆激酶每日10800FU的剂量是安全有效的。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结果,提示纳豆激酶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剂量应该在10000FU左右。
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纳豆激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其使用需谨慎。纳豆激酶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从而增加出血倾向。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导致皮下瘀斑、鼻出血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引发颅内出血。因此,血友病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以及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的人群应避免使用纳豆激酶。
此外,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等严重胃病患者也应避免使用,因为纳豆激酶可能促进胃液分泌,加重病情。肾功能衰竭或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也应禁用,因其代谢负担较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缺乏安全性数据,建议不要使用。痛风患者也应避免摄入,因为纳豆激酶富含嘌呤,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在使用纳豆激酶前,务必咨询医生,确保安全用药。同时,严格遵守推荐剂量,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相互作用,并留意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与传统心血管药物的比较
纳豆激酶作为天然提取物,与传统心血管药物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纳豆激酶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不适或过敏反应,而传统心血管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可能具有更多的副作用。其次,纳豆激酶具有多重作用机制,既能溶解血栓,又能调节血压和血脂,而传统药物通常针对单一靶点。
然而,纳豆激酶的作用强度可能不如传统药物显著。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或已确诊的患者,医生通常会推荐使用经过充分临床验证的传统药物。纳豆激酶可以作为辅助用药或预防性用药,但不能替代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物。
总之,纳豆激酶作为一种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天然提取物,其功效已得到多项研究和专家的认可。然而,其使用需谨慎,应遵循医生建议,合理控制剂量,并注意潜在的副作用和禁忌人群。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或已确诊的患者,纳豆激酶可以作为辅助用药或预防性用药,但不能替代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