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辽河治理:水质全面达标的生态密码
盘锦辽河治理:水质全面达标的生态密码
金秋十月,辽宁省盘锦市辽河口湿地的红海滩迎来了一年中的最佳观赏期。每当潮水退去,簇簇翅碱蓬宛若片片红毯,与黄绿色的芦苇、深褐色的潮沟一起,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这幅美景的背后,是盘锦市持续多年的辽河治理和湿地保护努力。
从污染到清澈:辽河治理的盘锦实践
作为流经盘锦市的重要河流,辽河的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近年来,盘锦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举措:科技赋能湿地保护
盘锦市在湿地保护方面不断创新,建立了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管理体系。通过生物多样性监测、本底资源调查、移动巡护监测和环境监测四大模块,实时掌握湿地生态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退养还湿”: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为解决围海养殖对湿地生态的破坏,盘锦市自2015年起实施“退养还湿”工程。工程区内598户养殖业户全部退出,恢复湿地面积8.59万亩,恢复自然海岸线15.77公里,打造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水质,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生态修复: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盘锦市坚持“陆海统筹、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原则,实施多项湿地修复项目。例如,盘锦红海滩湿地修复项目通过潮沟清淤疏浚、底栖生物种群恢复等措施,改善了翅碱蓬的生长环境,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同时,盘锦市还实施了生态补水工程,累计补水4.4亿立方米以上,有效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
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
通过持续的保护和修复,盘锦湿地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目前,这里有494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包括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物种。其中,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从2010年的5只增加到2023年的112只,黑嘴鸥繁殖种群从1992年的1200余只增加到2023年的1.1万余只。
生态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
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盘锦市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同时,盘锦市还推动芦苇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板业和食用菌种植等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未来展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盘锦市将继续推进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以河口湿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同时,盘锦市还将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贡献盘锦力量。
盘锦市的辽河治理和湿地保护实践,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各项保护措施的深入推进,盘锦市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