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邂逅“橄榄绿”:武警工程大学特色军事训练营纪实
当青春邂逅“橄榄绿”:武警工程大学特色军事训练营纪实
2024年7月27日,第九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在西安武警工程大学正式开营。来自全国各地的760余名学生齐聚古城西安,在为期14天的训练中,他们不仅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还通过红色传统教育深刻理解了军人的责任与使命。
特色军事训练: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培养
本届训练营以“走进橄榄绿·激扬青春梦”为主题,按照“育人为本、按纲施训、规范运行、体现特色”的办营思路,设计了军事理论学习、军事技能训练、军事观摩体验、军事文化活动四大板块。其中,擒敌术、刺杀操、警棍盾牌术等特色训练项目,充分体现了武警部队的实战化训练特点。
在擒敌术训练场上,学员们在教官的指导下,一招一式都力求标准到位。擒敌术是武警部队近身格斗的重要技能,通过系统的训练,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格斗技巧,更培养了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
警棍盾牌术训练则更注重团队协作。学员们两人一组,一人持盾牌,一人握警棍,通过默契配合完成攻防动作。这种训练不仅提升了个人技能,更强化了团队协作意识。
严格训练:磨砺意志品质的试金石
高温下的训练场,学员们的迷彩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在15公里拉练中,他们不仅要克服炎热的天气,还要应对“染毒”地带、敌机空袭等模拟战场环境。来自四川的王圣林同学回忆道:“最后3公里时,双腿渐渐不听使唤,但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反复告诉自己坚持再坚持。当所有人通过终点,那种战胜自己的成就感、坚持到底的喜悦涌上心头。”
为了确保训练效果,考核组制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在战场医疗救护课目中,碰倒标志杆、三角巾或敷料掉落等都会被加秒扣分。这种从严施训、从严考核的方式,让学员们真正体验到了部队训练的高标准、严要求。
红色教育:铸就忠诚卫士的精神支柱
训练营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资源,将现地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一根由麻绳串起的手榴弹引发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讲解员介绍,这是当年红军战士发明的“麻辫手榴弹”,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来自江西吉安的何城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土办法’在我的家乡也有很多。老师说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我想不管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物质条件丰富的现在,都需要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通过《红肩章》情景课、延安精神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学员们对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有了更深的理解。来自西藏的高蕾同学在观看《红肩章》后动情地说:“我爸爸曾在武警部队服役,他平时很忙,在家时间很少。看到孙明礼不顾个人安危、勇救群众时,我明白了父亲肩上的使命和责任。”
收获与成长:青春与橄榄绿的完美融合
经过14天的严格训练,学员们不仅晒黑了脸庞,更磨练了意志。他们说,挽起袖口处明显的肤色分界线,是这段难忘经历的最好见证。
来自山东大学的于哲同学感慨道:“烈日下的队列训练、训练场上的擒敌术、野外的长途行军……艰苦但充实的训练生活,让我找到青春绽放的感觉,所谓淬炼成钢就是这样吧!以后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怕。”
第九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参训学生体验了真实的军营生活,更激发了他们投身国防事业的热情。正如一位学员所说:“我渴望进一步了解武警部队,在这里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