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家园林中的十二生肖:圆明园兽首铜像的历史与文化
清朝皇家园林中的十二生肖:圆明园兽首铜像的历史与文化
十二生肖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龙蛇”、“马牛”等生肖动物的记载,而《左传》中也有关于“岁星纪年”的记载,这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生肖就已经作为一种纪年方式被使用。到了汉代,十二生肖与地支相配,形成了完整的十二生肖体系,并逐渐融入民间信仰和日常生活。
十二生肖文化在清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这些铜像是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水池的一部分,由意大利耶稣会会士、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设计,法国耶稣会神父蒋友仁监督修建,清朝宫廷匠师制作。该喷水池称为水力钟和十二生肖报时喷泉,十二生肖形象的12件兽首人身像以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南边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及戌狗,北边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及亥猪。十二生肖铜像每日都会依次序轮流喷水,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兽首铜像口中就会喷水达两小时。正午十二时时,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则会同时喷水。
这些兽首铜像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设计者郎世宁是意大利人,他将西方的机械技术和雕塑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这一独特的艺术作品。然而,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抢掠,部分兽首至今仍流失海外。
目前,部分兽首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回归中国。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在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的拍卖会上竞投获得牛首、猴首和虎首。2003年,澳门企业家何鸿燊购得猪首并捐赠给国家。2007年,何鸿燊再次购得马首并捐赠。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鼠首和兔首给中国。然而,龙首、狗首、蛇首、羊首、鸡首等5尊铜像至今下落不明。
十二生肖文化不仅体现在皇家园林中,更深入到民间生活和艺术创作中。清朝时期,十二生肖被广泛应用于年画、剪纸、瓷器、玉器等民间艺术品中,成为吉祥如意、生生不息的象征。同时,十二生肖也被用于纪年、占卜、风水等领域,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入现代社会,十二生肖文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被用于纪年和生肖属相,更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十二生肖被巧妙地融入表演中,向全世界展示了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十二生肖也被赋予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十二生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知,更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神。从皇家园林到民间艺术,从古代纪年到现代创新,十二生肖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时空,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