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花架子》:一面映照基层形式主义的镜子
春晚小品《花架子》:一面映照基层形式主义的镜子
2025年春晚舞台上,由王宏坤、尚大庆等主演的小品《花架子》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个小品以辛辣的讽刺手法,直击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
创作背景与内容
《花架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2023年1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层层加码、检查考评过多过频、搞“面子工程”等问题。2024年12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包括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
小品通过尚大庆饰演的曹镇长这一角色,生动展现了基层干部在执行任务时遭遇的种种荒唐现象。从简单的要求商户擦玻璃,竟然演变为每天都要擦的“面子工程”,这种层层加码的做法,正是现实中一些地方形式主义的生动写照。
主创人员背景
王宏坤,作为一位有着丰富军旅生涯的上将,曾参加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他的稳重和严肃,为小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尚大庆则是观众熟悉的喜剧演员,多次登上春晚舞台,与冯巩、宋宁等合作过多个经典小品。他的表演自然幽默,能够精准把握喜剧节奏,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节目的深意。
观众反响与社会意义
小品一经播出,便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许多网友表示:“这小品真敢说!”“太真实了,这就是我们基层工作的写照。”这种共鸣源于小品对现实的精准把握和对形式主义的有力讽刺。
在小品中,当检查组一来,连夜刷墙换招牌;检查组一走,垃圾堆原地复活。这些场景让观众看到了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种种荒唐现象,也引发了对如何让基层工作更加扎实有效的思考。
基层形式主义的现状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危害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特征,不仅表现为作风问题,其实质是政治问题,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一直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整治基层的形式主义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例如,“痕迹主义”在基层危害较为严重。一些单位的留痕管理矫枉过正,存在过度留痕的现象,导致留痕管理变了味,不仅让党的决策部署无法落实下来,还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重点整治“过度留痕”,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上来,巩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依赖,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语
小品《花架子》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直击某些基层工作中层层加码、摆花架子、不做实事的现象,讽刺了某些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而不注重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喜剧节目,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正如小品结尾饭店老板所说:“咱以后踏踏实实开火做饭。”这不仅是对基层工作的期待,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呼唤。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务实精神蔚然成风,让形式主义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