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变得有趣:从生活场景到游戏化学习的创新教学法
让数学变得有趣:从生活场景到游戏化学习的创新教学法
“数学焦虑症”这个词,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当孩子遇到数学难题时,不少家长也会跟着一起“抓狂”。比如演员戚薇就曾自曝,面对女儿怎么也学不会的数学题,自己忍不住就火冒三丈。而沙溢在节目中也提到,辅导孩子数学时,自己需要先在心里默念“这是我的亲生孩子”,才能保持耐心。即使是被誉为“清华爸爸”的家长在辅导孩子时也曾一度崩溃,感叹“教不了教不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起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
趣味数学教学: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数学之旅”讲座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精算研究院的周县华教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他从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如何利用影子长度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讲起,到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再到阿基米德解决“皇冠之谜”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间爱上了这门充满挑战与乐趣的学科。
游戏化学习:让数学学习变成一场冒险
Synthesis Tutor是一个创新的数字导师系统,通过游戏化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掌握数学知识。这个平台针对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学生,涵盖从基本数字运算到高级数学概念的教学内容。
在Synthesis Tutor的Arcade游戏区域,有二十多款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每款游戏都设计了多个级别,支持学生反复挑战,通过游戏化的方式锻炼和提升数学技能。
生活中的数学:让抽象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餐厅用餐时,可以和孩子讨论:“9寸的披萨和两个6寸的披萨,哪个更多?”或者问孩子:“一斤苹果5块钱,10块钱可以买几个苹果呢?”这些生活化的数学练习,不仅能增强孩子的数学思维,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辅导小贴士:让学习事半功倍
《布小心数学开窍了》系列书籍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导工具。这套书通过“数学日记+知识点+小游戏”的三步法,构建完整的数学学习闭环。书中没有枯燥的概念,只有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故事,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
通过这些有趣的方法和工具,我们可以让数学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当他们发现数学的乐趣时,学习自然就变得轻松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