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治维新时期的版权变革:从雕板权到著作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治维新时期的版权变革:从雕板权到著作权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33074607_121744413
2.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9836/
3.
https://www.sohu.com/a/842943821_523187
4.
http://ipr.mofcom.gov.cn/article/gjxw/lfdt/yz/qtyz/202405/1985747.html
5.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426008
6.
http://www.lubanyouke.com/33819.html
7.
https://finance.sina.cn/2024-03-14/detail-inanfpiw8928228.d.html
8.
http://m.3233.cn/n/1s18-182503.html
9.
https://www.cssn.cn/dkzgxp/202410/t20241017_5795046.shtml
10.
https://www.jingjidaokan.com/icms/null/null/ns:LHQ6LGY6LGM6MmM5ZTg0MTk4ZWU2ZjUyYTAxOTAxNDk2ZDYzYTAwMTQscDosYTosbTo=/show.vsml
01

明治维新:日本现代化的转折点

19世纪中叶,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下的封建社会,社会制度僵化,经济落后。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抵达日本,以武力胁迫幕府打开国门,签订了《神奈川条约》。这一事件打破了日本传统的社会秩序,也激发了日本人民的危机感和民族觉醒意识。

在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天皇于1868年登基,正式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明治维新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以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明治维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除封建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发展近代工业、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化军队等。

02

从雕板权到著作权:版权制度的演变

幕府时期的雕板权制度

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的版权制度主要以雕板权的形式存在。雕板权主要保护的是出版商的利益,而非作者的创作权益。这种制度存在以下局限性:

  1. 保护范围有限:仅限于雕版印刷品,不涵盖其他形式的创作。
  2. 权利主体单一:主要保护出版商,忽视了作者的权益。
  3. 法律地位模糊:缺乏系统的法律体系,更多依赖于行政命令和习惯法。

明治维新时期的版权制度改革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国内知识界、出版业的发展需求,明治政府开始推动版权制度的现代化改革。1889年,日本颁布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著作权法,标志着从雕板权到著作权的重大转变。

1910年12月18日,清朝政府终以“文明进步惟恃智识之交通,学术昌明端赖法律之保护”之名,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代表着我国著作权的保护问题纳入到国家立法的层面。

从商部着手拟定版权律到民政部奉旨准行《大清著作权律》,耗费了整整五年之久。1910年12月18日,军机大臣递交的资政院著作权律奏折正式通过,由民政部通知各省正式实行。1911年2月,民政部向各省督抚以及京内各衙门下发了《大清著作权律》,并督促各地实行。

《大清著作权律》共5章55条,分为通例、权利期限、呈报义务、权利限制和附则。从其编撰体例和内容来看,该法律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

《大清著作权律》移植了日本的“著作权”法律术语,将名称确定为“著作权”,而非“版权”。但受英美法的影响,第一条即将著作权界定为“凡称著作物而专有重制之利益者,曰著作权。称著作物者,文艺、图画、帖本、照片、雕刻、模型皆是”。重制是指按照原著作物照样更作之,实即翻印仿刻之意。强调的是出版权和发行权,仅授予著作者,防止他人翻印或仿制其作品的权利,而对表演权、翻译权等邻接权未作规定。

《大清著作权律》未将各种科学哲学等学术著作纳入其中,这主要是基于当时清朝政府为了发展教育,开启民智等方面考虑,避免西方国家主张版权保护而引起纷争。同时,该条仅保护财产权利,对作者的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利仅以“禁例”的形式间接规定。对著作权的取得参照英国《安娜法》的规定实行注册制度,强调作品经注册获得权利证书是受到该法保护的前提条件。而注册机构却参照日本法,属于行政部门民政部。对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规定为作者终身及死后30年。

照片之类的作品,保护期限仅为10年,“但专为文书中附属者不在此限”。照片的保护期限较其他著作物短,是考虑“照片系依光线作用而成,为事尚易,非若他种著作物须费几许意匠经营也。故照片著作权期间毋庸规久远”。数人共有的著作权,以最后死者为起算点。对于翻译作品,规定了“从外国著作译出华文者,其著作权归译者有之”“惟不得禁止他人就原著作另译华文”。《大清著作权律》列举了四类著作不享有著作权:“法令约章及文书案牍;各种善会宣讲之劝诫文;各种报纸记载政治及时事上之论说新闻;公会之演说。”

作为中国第一部正式的、专门的版权法,《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意味着我国版权保护步入国家立法的轨道之中。在《大清著作权律》出台前,地方性特许文告大多以官府禁令的形式,其目的是以保护专有出版权为核心,属于版权保护的最初形态。而《大清著作权律》则由保护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转向了以保护作者权为核心的著作权制度,使中国跨入了近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行列。

作为封建王朝在各种现实压力和强烈需求下推动颁行的法律,《大清著作权律》带有很多天然的缺陷。

03

变革的影响与意义

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

版权制度改革为日本的文化发展和知识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 促进了知识创作与传播:明确保护作者权益,激发了创作热情,推动了文化繁荣。
  2. 优化了出版环境:建立了规范的出版秩序,促进了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3. 提升了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入国际版权保护体系,增强了日本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地位。

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明治维新时期的版权制度改革,对当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启示:

  1. 知识产权保护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基础,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2. 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既要符合国际规则,又要兼顾本国发展需求。
  3. 政府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从雕板权到著作权的转变,不仅是版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更是日本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一变革不仅推动了日本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