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领跑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有望率先带回“火壤”样本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领跑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有望率先带回“火壤”样本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10/doc-ineemwnf6434926.shtml
2.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0426/c1004-40224522.html
3.
https://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24/0906/1008207.html
4.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discovery/2025-01-08/doc-ineefcyi7528105.shtml
5.
http://www.news.cn/mrdx/2024-09/06/c_1310785910.htm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NASA-ESA_%E7%81%AB%E6%98%9F%E6%A8%A3%E6%9C%AC%E5%8F%96%E5%9B%9E%E4%BB%BB%E5%8B%99
7.
https://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38/c10517120/content.html
8.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05fee2e4b05f85c7ec8294.html
9.
https://www.ncsti.gov.cn/kjdt/ztbd/tygcsqcelhrw/202406/t20240628_169727.html

2025年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纳尔逊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我们可不希望唯一的样本是中国航天器送回地球的。”这番话道出了当前火星采样返回任务中,中美两国竞争的紧张态势。根据最新消息,中国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计划于2028年发射,预计2031年前后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而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最早要到2035年才能完成这一目标。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首个实现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

01

火星采样返回: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是深空探测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与月球采样返回相比,火星采样返回需要克服更多技术难题。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可达4亿公里,最近时也有5500万公里,是地月距离的一百多倍。此外,火星大气稀薄且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表面环境恶劣,这些都给采样返回任务带来了巨大挑战。

中国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透露,天问三号将突破火面采样、火面起飞上升、环火交会和行星保护等关键技术。其中,火面采样要求探测器能够在复杂地形中精确选取采样点,并完成钻取或铲取作业;火面起飞上升则需要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实现稳定起飞,这与地球或月球环境下的起飞有很大不同;环火交会则是在火星轨道上完成精确对接,将样品转移至返回舱;行星保护则是确保不将地球生物带入火星,也不将火星物质污染地球环境。

02

中美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对比

美国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由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合作开展,采用三阶段任务模式:

  1. 样本采集任务:毅力号火星车已在杰泽罗撞击坑采集了15个样本,包括8个火成岩样本、7个沉积岩样本、2个表岩屑样本和1个大气样本。

  2. 样本收集任务:计划发射样本收集着陆器,携带火星上升飞行器、样本转移机械手臂和2架机智号级直升机,用于收集毅力号留下的样本并送入火星轨道。

  3. 返回任务:地球返回轨道器将在火星轨道与样本收集器对接,将样本带回地球。

相比之下,中国的天问三号任务采用“一步到位”的策略,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着陆、采样和返回。这种方案虽然技术难度更大,但效率更高,也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自信。

03

中国为何能领先?

中国在火星采样返回任务中取得领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积累:通过天问一号任务,中国已经掌握了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关键技术,为采样返回任务奠定了基础。

  2. 集中力量:中国能够集中资源和力量推进重点航天项目,确保任务按计划进行。

  3. 创新驱动:中国航天人勇于创新,采用了不同于NASA的“一步到位”方案,简化了任务流程。

  4. 国际合作:中国计划开展国际合作,通过载荷合作、样品共享等方式,提升任务的科学价值。

04

火星采样返回的意义

火星采样返回任务不仅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更是人类探索火星历史的重要一步。通过分析火星样本,科学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火星的地质结构、气候变迁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这些信息对于未来建立火星基地、实现人类在火星长期驻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在火星采样返回任务中的领先地位,不仅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也展示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雄心。从2025年发射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到2030年实施火星采样返回,再到2035年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中国深空探测的时间表已经清晰呈现。随着这些任务的逐步实施,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将不断深化,探索太空的脚步也将迈得更大、更远。

正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蔚所说:“中国的研究界将努力使天问三号任务的采样尽可能多样化。”中国航天人正在用实际行动,为人类探索火星、揭秘宇宙奥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