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杰悲剧后的AED急救指南:人人都应学会的救命技能
张志杰悲剧后的AED急救指南:人人都应学会的救命技能
2024年6月30日,17岁中国羽毛球队小将张志杰在印尼参加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时,突发心脏骤停离世。这一悲剧不仅让人心痛,也引发了对赛场急救措施的广泛讨论。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及时使用,往往能决定生死。这台被誉为“救命神器”的设备,究竟该如何使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AED:心脏骤停的救命神器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活动因心律不齐而突然中止,患者会迅速失去意识和呼吸。如果不立即治疗,心脏骤停可能导致死亡。据统计,我国每年心脏骤停发病人数超过100万,而心脏骤停的生存率极低,只有在发病后的“黄金4分钟”内进行有效救治,才有可能挽救生命。
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心脏急救设备。它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患者电击除颤,帮助恢复心律。AED的操作非常简单,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上手使用。
AED使用指南
开启电源:打开AED的盖子,设备会自动开机并开始语音提示。
贴片放置:根据设备提示,将两个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一个贴在右胸上部,另一个贴在左胸下部。注意要按照电极片上的图示正确粘贴。
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此时不要触碰患者,以免影响分析结果。
电击除颤:如果AED提示需要电击,设备会自动充电。充电完成后,按下放电按钮进行电击。电击后,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CPR)。
持续监测:AED会持续监测患者的心律,根据需要进行多次电击。在整个过程中,要持续进行CPR,直到专业救护人员到达。
山西AED配置情况
从2020年开始,山西省连续四年将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AED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之一。目前,太原地铁2号线的23个站点均配备了AED,商场、学校、高铁站点、体育场馆等场所也都有AED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条款为公众参与急救提供了法律保障,让施救者能够放心使用AED进行紧急救助。
学会使用AED,人人都是“急救英雄”
AED的普及和使用,对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在张志杰事件中,如果现场能及时使用AED,或许悲剧就能避免。2021年欧洲杯上,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比赛中突发心脏骤停,正是得益于现场及时使用AED,才让他得以生还。
在山西,也有不少因AED及时使用而获救的案例。今年6月16日,太原地铁2号线车厢内一名乘客突发疾病昏迷,地铁工作人员使用AED除颤器成功施救,为乘客争取了宝贵的就医时间。
AED的使用并不复杂,普通公众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AED的使用方法,让自己成为可能挽救他人生命的“急救英雄”。毕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及时的救助就是最宝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