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猪指南:保温御寒、饲料调整不可少
秋季养猪指南:保温御寒、饲料调整不可少
秋季是养猪的黄金季节,此时气候适宜且饲料资源丰富,是猪只生长发育的理想时期。然而,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以及昼夜温差增大,猪舍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猪群感冒、腹泻等问题频发。非洲猪瘟的防控在这一时期同样需要重点关注,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应当加强防疫工作。这个季节的生猪养殖应该做哪些调整呢?
一、加强猪舍环境调控
1. 保温御寒
在猪舍内增设保温灯、保温板等设备,特别是在仔猪舍和产房内,要确保温度恒定在适宜范围内(18℃至23℃)。对于砖混结构的猪舍,可在北面窗户外加装双层保温膜,以提高舍内温度。
2. 适当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同时,还应加强通风换气,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晴天应多通风,阴天雨天则少通风。在通风时,应确保冷风不直接吹向猪只,以免引发感冒等疾病。
3. 防范贼风
- 窗户和通风孔应设置在距离地面1.0米至1.5米的高度,以避免地面冷空气直接进入猪舍。
- 通风口应合理设置,确保舍内空气流通但又不至于让贼风直吹猪体。
- 定期检查猪舍墙壁、房顶有无裂缝,及时修补漏风处。
- 在猪舍上方搭设拱形、脊形、伞形或单坡向阳式棚,有助于提高舍温,减少贼风影响。
二、调整饲料促进生长
1. 增加能量饲料
秋季气温降低,猪只需要更多能量来维持体温和生长,而此时也是贴秋膘的时期,适当的调整饲料有助于促进猪只生长发育。养殖者可以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比例,以提高猪只的采食量和能量摄入。此外,还应选用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优质饲料产品,以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2. 调整饲喂管理
在夜间或寒冷时段,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以满足猪只的能量需求。有条件的养殖场应提供清洁的温水供猪只饮用,避免饮用冷水对猪只造成应激。
三、防疫工作至关重要
秋季气候转凉,是重点防范非洲猪瘟、流感和肺炎等疾病的时期,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区域,卫生防疫工作不容忽视。
1. 定期消毒
每周至少进行2-3次全面消毒,包括猪舍内外环境、饲养工具、运输车辆等。在猪群转栏或出售后,对空栏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并保持干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活机会。
2. 切断途径
通过分区管控与单向流动管理,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设立专门的消毒通道和更衣室,所有人员和物资在进入猪场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加强巡查
- 增加临床巡查频次,观察猪只的采食饮水情况;
- 观察猪只是否咳嗽、打喷嚏;
- 检测猪只体温,确认是否正常;
- 观察猪只眼、鼻有无分泌物、脓液等;
- 猪只耳、四肢皮肤有无颜色变化,有无肿块以及排便、排尿等异常情况。
猪场要与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定期报告猪群健康状况和疫情监测结果。一旦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应立即按照要求采取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
秋季是猪只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只有做好养殖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通过科学调整养殖方式,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选用优质的饲料产品并做好饲喂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应对秋季气候变化对生猪养殖的不利影响,从而保障猪只健康生长,稳定提升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