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杰事件后,学会AED使用增强心理安全感
张志杰事件后,学会AED使用增强心理安全感
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体育界:年仅17岁的中国羽毛球队小将张志杰在印尼参加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时,突发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离世。这一悲剧不仅让人心痛,更引发了人们对心脏骤停急救的关注和思考。
心脏骤停,这个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院外心脏骤停超过54万例,平均每分钟就有1例发生。而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4分钟,一旦错过,生存率将大幅下降。在张志杰事件中,尽管医疗人员迅速反应并进行了全力抢救,但仍然未能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这不禁让人思考:如果我们能在现场第一时间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
AED被誉为“救命神器”,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能够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并施以电击,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它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士也能使用,在心脏骤停急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通过一个成功的案例来了解AED的重要性。2021年欧洲杯赛场上,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比赛中突然心脏骤停倒地。现场医疗团队迅速反应,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并配合心肺复苏,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AED在关键时刻的救命作用。
那么,AED具体该如何使用呢?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步骤:
- 确认环境安全:确保现场无危险因素。
- 检查患者状况:
- 拍打双肩并呼喊,评估意识。
- 观察胸廓起伏,触摸颈动脉,判断呼吸与脉搏。
- 启动急救程序:
- 立即拨打120。
- 开始心肺复苏,并安排他人寻找AED。
具体操作
开机与贴电极片:
- 打开AED电源,按照提示操作。
- 解开患者衣物,擦干胸部皮肤。
- 将电极片贴于指定位置:一片位于右锁骨下方,另一片位于左乳头外侧。
分析心律:
- AED自动分析患者心律,期间避免接触患者。
实施电击或继续CPR:
- 若AED建议电击,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后按下按钮。
- 若无需电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重复循环:
- 完成一次电击后立即继续CPR。
- 每2分钟AED会重新分析心律,根据提示操作。
注意事项:
- 胸部有水需先擦干再贴电极片。
- 避开植入式医疗设备(如起搏器)。
- 儿童使用时选择小儿模式或专用电极片。
后续处理:
- 救护人员到达前持续交替使用AED和CPR。
- 如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将其置于稳定侧卧位等待专业救援。
掌握AED的使用方法,不仅能提高急救能力,还能显著增强我们的心理安全感。在公共场所配备AED设备,并普及相关使用知识,是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如机场、车站、学校、体育馆等都已配备AED设备,但公众对其使用方法的了解仍显不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学习AED的使用知识,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及时的帮助。
让我们以张志杰事件为警醒,重视心脏骤停的急救知识,学会使用AED这一“救命神器”。这不仅是为了他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在关键时刻,一个简单的操作可能就会挽救一条生命,让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