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再登春晚舞台,流量大战一触即发
快手再登春晚舞台,流量大战一触即发
随着2025年春节的临近,一场没有硝烟的流量争夺战正在互联网巨头之间悄然上演。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文化盛事,央视春晚再次成为各大平台竞相争夺的流量高地。其中,快手作为春晚的老朋友,正谋求借助这一超级IP实现日活跃用户(DAU)突破3亿的目标。
春晚:互联网企业的流量必争之地
自2019年起,春晚开始与互联网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这场合作不仅为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流量增长,更成为品牌曝光的重要契机。2021年,抖音作为春晚独家红包互动合作伙伴,创造了703亿红包互动总数、12.21亿累计观看人次的惊人成绩。这一成功案例,让春晚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每年必争的流量池。
快手的春晚战略:从追随到领跑
快手与春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9年。那一年,快手首次成为春晚独家合作伙伴,开启了短视频平台与春晚合作的先河。2020年,快手更是推出了著名的“K3战役”,目标是在春节前实现3亿DAU。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和产品创新,快手最终在2020年春节期间达到了2.9亿DAU的峰值,叠加极速版用户后成功突破3亿大关。
2025年,快手再次牵手春晚,虽然具体的合作细节尚未公布,但可以预见的是,快手将充分利用春晚的流量红利,进一步巩固其在短视频领域的地位。考虑到快手目前的商业化重点已转向内循环广告,此次合作或将更多聚焦于提升用户活跃度和使用时长,而非单纯的用户增长。
多方角逐:春晚流量争夺战升级
除了快手,其他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入这场流量争夺战。阿里集团旗下的淘宝和阿里云分别担任本届春晚独家电商互动平台和云计算AI独家合作伙伴;B站则以“独家弹幕视频平台”的身份首次直播春晚,试图通过独特的社区氛围和弹幕文化吸引年轻用户;小红书则凭借独家笔记分享平台的身份,通过《大家的春晚》特别节目和艺人互动,进一步提升平台的社交属性。
春晚的商业价值:不止于流量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春晚的合作价值远不止于短期的流量增长。通过与春晚的深度绑定,平台能够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增强用户粘性,甚至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快手为例,其在2020年春晚期间获得的大量新增用户,为后续的商业化变现奠定了坚实基础。而B站通过弹幕文化的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更进一步强化了其独特的社区文化。
未来展望:春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企业对春晚价值的不断挖掘,未来春晚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和多元化。一方面,平台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观看体验;另一方面,春晚也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2025年春晚的流量争夺战已经拉开序幕,这场战役的结果不仅将影响各大平台的短期业绩,更将塑造未来几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对于观众而言,这场竞争带来的最大利好是更加丰富、多元的观看体验。无论最终鹿死谁手,春晚作为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其价值和影响力都将在互联网时代得到新的诠释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