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探秘新疆古丝路:千年古城、月饼文物与壁画修复人的故事
单霁翔探秘新疆古丝路:千年古城、月饼文物与壁画修复人的故事
“让文化遗产有尊严”,这是单霁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他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近日,单霁翔带领《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节目组,踏上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探寻古丝绸之路的千年遗迹。
千年古城诉说丝路繁华
在火焰山脚下,两座千年古城——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静静地诉说着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往事。
高昌故城,这座始建于公元前48年的古城,见证了汉、晋、唐等朝代的更迭。从最初的军事堡垒到高昌国都城,再到高昌回鹘时期的佛教文化中心,高昌故城经历了多次扩建与改造。城内的可汗堡、佛寺、居址等遗迹,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交河故城,这座车师前国的都城,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城内保存完好的街巷、院落、佛塔,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商贾云集、文化交融的年代。
月饼里的文化密码
在高昌故城的考古发掘中,一件珍贵的文物引起了单霁翔的注意——唐宝相花月饼。这枚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月饼,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月饼实物证据。
月饼表面精美的宝相花纹,不仅展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折射出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花纹源自佛教艺术,后传入中原,成为唐代流行的装饰图案,广泛应用于瓷器、织物等各类工艺品上。
壁画修复者的坚守
在克孜尔石窟,单霁翔遇到了一对令人敬佩的夫妇——赵莉和郭峰。他们用三十年的青春,守护着这些珍贵的壁画。
赵莉,一位在克孜尔石窟工作了20多年的文博研究员,为了寻找流失海外的壁画,她走遍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博物馆,搜集了465幅壁画图片。通过不懈努力,她已为80%的流失壁画找到了母窟位置。
郭峰则专注于壁画的修复临摹工作。在库木吐拉石窟,他正在临摹一幅残存的伎乐图。为了还原壁画的原貌,他常常在清冷的洞窟中一待就是数小时。
这对夫妇的故事,正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执着与热爱,守护着这些承载千年历史的文物,让它们得以传承下去。
古丝绸之路的当代意义
站在高昌故城的废墟上,单霁翔感慨万千。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融之路。从玉门关到阳关,从敦煌到喀什,无数文化遗产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文化遗产时,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启示着我们: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
正如单霁翔所说:“文化遗产应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惠及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成为发展的‘绊脚石’。”通过《万里走单骑》这样的节目,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感受历史的温度,汲取前行的力量。